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山东在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发展方向上突出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
从山东企业的成长轨迹中,也能一窥山东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期间,经济导报记者对山东曙岳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增才委员进行了专访。
自称一员“老兵”的岳增才从1987年开始做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他有哪些经验?推进混改、智能工厂、产业集群、专注于主业等,是他带领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参股合作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我在22岁的时候开了个修理铺,从一把焊枪开始,一步一步做起来。”岳增才对经济导报记者回忆道,“从1987年到现在将近40年的时间,我做了五六个企业,大部分都是跟国企合作。”
回望企业一路的发展,岳增才特别提到了民企与国企的“联姻”。
“从2000年起,我就与地方国有企业合作,我建一个工厂,就跟他们合作,但实际上我还是总经理,人、财、物,我还是说了算。”岳增才说,“我们与中集集团、江铃集团、河北物流集团、济宁能源集团等国企都进行过合作,他们控股,我们参股。”
与民企合作,国企看中了什么?“他们主要是看中我们民营企业体制灵活,创新能力比较强,有激情,有敢干的精神。”岳增才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岳增才的很多同行都问过他一个问题,“跟国企合作有什么经验?”他坦承:“我的经验就是坦诚。我有什么东西,他有什么东西。”
“中集集团的总部在深圳,它为什么在梁山和我们合作?因为我也有我的优势。”岳增才对经济导报记者谈起了自己的经验,“真正的合作就是,你的资源我能用,我的资源你能用。不是买卖关系,不是做生意。做生意的话,我可以跟你做生意,也可以跟他做生意;合作的话,你跟别人合作,他们没有这个资源,我就有这个资源。”
在他看来,山东大的国有企业比较多,中小企业也不少,如果能结合到一起,对山东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好的。当前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尤其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还有欠缺,“参股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我们也有很多经验。”
岳增才同时坦言,“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同样的,民营企业也找不到央企、国企合作。在这中间,政府的搭桥牵线很关键。”
智能化工厂,只用不到三分之一的人
混改为民企带来了发展机遇,这也体现在智能化的发展上。
“我做中小企业做的时间比较长,整个产业在转型,行业也在转型,尤其是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在岳增才看来,现在也是整个产业合作、资源整合的好机会。
“去年我们跟济宁港航合作后,开始做智能化工厂,做集装箱,全是自动化生产。”岳增才说。
岳增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现在在智能化工厂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我们集装箱的那条生产线,原先得用300多人,现在只用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七八十人,效率提升了,整个产能也上去了。”
岳增才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转型。他同时也坦言,在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中,仍然面临着政策方面的问题,“虽然有很多政策,这些政策还需要落地,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营商环境也很重要,要真正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而制定适合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坚守自己的行业
在这30多年里,岳增才始终坚持专注于他的行业,没有涉足其他领域。
梁山以挂车制造而闻名。“可以说,在马路上,每10辆挂车就有7辆是梁山的挂车。”岳增才说,像梁山这样完善的专用车产业,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第二个,无论是随州还是十堰,都没有梁山的规模大。
“我们以生产运输类的挂车为主。”岳增才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我是个‘老兵’了,是企业创始人,一直专注于这个行业。”
岳增才说,“这30多年,我感觉专注做一件事的人很少,因为诱惑太大了,你根本没有办法去专注。我也想过做其他的,但最后还是觉得,不做房地产,不做股票基金,就做我的行业。”
做产业园区,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产业集群化也是山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之一。
岳增才说,在山东的乡镇、县城,“原先的一些工业园就是盖厂房,围绕一个产业去做。整个产业现在升级了,它和环保、安全、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都相关了。”
岳增才谈到了自己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梁山,我们做了一个产业园区,现在7家企业进我的产业园了,都做得很好。我们都是做专用车的,包括涂装等,都在一起。现在整个园区上涂装,都是机器人在做。所以这方面,我已经做出成功的经验了。”
“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闲置的厂房和土地,浪费了很多资源。”在他看来,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可以做好产业园区,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新型工业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