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在“争抢”打工人年终奖的同时,银行又瞄准了另外一个资金大户——孩子的压岁钱。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不少银行以压岁钱管理为由针对小储户推出了专属银行卡,以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目光。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早在20多年前就有银行推过儿童卡,但那时候办理手续繁琐、儿童权益不突出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限制了儿童卡的推广。银行再推儿童卡,也是顺应客户求。但是,想让这类卡片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得到提升,银行还需要在降低门槛和提升服务上下些功夫。
支持个性化定制
每逢春节,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已成为孩子们一笔不小的财富。随着儿童自主意识的提升,父母代为保管压岁钱的习俗逐渐成为历史,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瞄准了小储户,乘势推出了专属银行卡,像中国工商银行的“宝贝卡”“成长卡”“萌娃卡”,交通银行的儿童借记卡以及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卡”等。此外,部分银行还支持个性化卡面定制服务,从而让卡片具有纪念意义。
“我们行也有专属的儿童卡,而且支持个性化定制,就是把孩子的照片打印到银行卡上,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一家商业银行的值班经理朱良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良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每年春节前后,不少市民会带着孩子来办理银行卡,借此培养孩子的“财商”。“1月份到现在已经办理了60多张了,估计春节后会更多一些。”
“我今年也给孩子开了一张儿童卡,孩子大了,希望能培养孩子的存钱观念和意识。”市民张女士说道。
随着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不少家长愿意给孩子办理一张银行卡,让他们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积攒起来存入卡中。同时,为了满足家长们提升孩子财商的需求,大多儿童卡还有如“亲子账户关联”“货币基金产品”“消费取现限额”“儿童保险产品”“压岁钱储蓄计划”等个性化服务,可以培养孩子简单的理财意识和习惯。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儿童账户资金只能购买活期或定期等存款类产品,不涉及风险等级较高的理财产品。也有少数银行推出了针对儿童客群的存款类专属产品。这类产品保本保息,但相较于同期限的普通存款产品在利率上更有吸引力。
谈及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儿童专属储蓄或银行卡服务的原因,金融行业资深研究者于百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儿童接触金钱和相关知识的时间越来越早,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一些家长希望子女较早地建立金钱观,同时为子女后续读书等资金使用早做储备,因此,银行基于市场需求推出儿童金融服务。此外,从银行业务发展角度来看,儿童金融的背后是家长,儿童金融发展得好,也有利于提升家长客户的认可和留存,而早布局儿童金融,也能为银行提前储备未来的客户,所以儿童金融更大的价值在于未来,在于提升家庭客户的黏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一些银行选择将儿童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化,一方面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银行企图通过客群细分以及精细化运营能力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银行对儿童金融前景的看好,愿意投入人力、财力等资源来丰富自身产品服务体系,进而为巩固其金融生态打下优良根基。
服务尚待提升
朱良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事实上,国内银行涉足儿童金融服务较早,自2000年时便已有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彼时,工商银行联合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发行了第一张少儿银行卡“牡丹雏鹰卡”,该卡除具有一般银行卡的存、取、购物、转账、汇款等功能外,还设置了持卡人的监护体系。此后,面向更广泛的儿童群体,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相关的专属银行卡业务。
虽然儿童银行卡推出的时间较早,不过从整体发展来看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办理手续复杂且服务相对较少。
市民陈晴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孩子每年的压岁钱都在数万元,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存在她名下的银行卡上。孩子大一些后,想给他办一张自己的银行卡,但张女士发现,儿童卡办理起来很麻烦不说,服务也不如成人的卡好,最后还是放弃了办理儿童卡的想法。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针对18周岁以下客户开户,银行一般要求监护人携带家长和孩子本人身份证、出生证明或户口簿等有效证明材料等,到银行柜台办理。
虽然部分银行的儿童卡可以在网上申请,但是在持卡人在收到卡片后还需要到网点激活。也有银行表示,家长持有该行的银行卡才能为孩子办理儿童卡。
与成人账户不同,儿童的账户一般不能单独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需到银行柜台办理。
在陈晴看来,儿童卡的办理没必要设置各种门槛,同时,银行还应该提供儿童成长过程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除基础服务外,还可以提供财商知识、理财游戏等增值服务,也助力家长解决儿童财商教育问题,使得银行成为儿童金融知识获取、理财实践和成长的平台。
“未来随着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银行产品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市场供需会更加匹配,预计儿童银行卡等业务需求潜力会有所释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