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2023年,山东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60%以上,“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
以“文”为笔、以“旅”为墨,通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优秀文旅IP等方式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山东继续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金字招牌。
文化艺术“点亮”景区
从一端宽度6米的水中步道延绵885米,到另一端宽度20米的“在水美术馆”,像一条飘带落在日照市五莲县潮白河的绿水之上。
这件建筑作品由日本中生代建筑师石上纯也设计。整座建筑漂浮于水面之上,室内与室外、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完全消解。轻盈的建筑结构为空间勾勒出轮廓、赋湖水以形状,在天然的河流中构建了一条人文之河。
“在水美术馆”坐落在日照市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的白鹭湾美术馆小镇之中,于2023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运营,美术馆以可可树为主题,围绕着“巧克力简史”,邀请奥地利、荷兰等各国艺术家通过艺术装置和动画等艺术形式,讲述可可树如何凭借自身智慧占领雨林,走向全世界,让游客用眼睛、耳朵、舌尖去阅读巧克力历史、文化。
山东白鹭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群德深有感触地说,十几年前,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潮白河畔还是大片不宜耕种的荒地。如今,在文化赋能下,这里已变身为白鹭湾美术馆小镇,建起巧克力美术馆、巧克力工厂、游客中心等艺游空间,成为网红打卡点,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
“文旅融合是白鹭湾从无到有的源动力。白鹭湾以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产业发展定位,以艺术为特色,通过‘艺术+旅游’模式,推动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聚集,实现三产联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种新型发展业态。”徐群德给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不同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白鹭湾找到了自己的属性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出了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扩大了旅游IP知名度。
近年来,山东文旅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用文化艺术点亮旅游胜地,实现文化场馆、艺术院团、旅游景区、旅行线路联动提升,擦亮“好客山东”金字招牌。
为老城注入新元素
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特别的“符号”,来枣庄台儿庄逛古城,夜游渔灯巷,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共识。
“与古城景区一墙之隔,渔灯巷因古运河而起,依古运河而建,三条特色文旅街区东西长888米。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提升,共架设万余盏各类景观灯笼和灯组,打造了百余处街区和运河景观。重新演绎古运河曾经的繁华,成为当地重要的独特景观。”台儿庄景区相关负责人为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了这个正在崛起中的台儿庄新地标。
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渔灯巷里有200多家特色文创、手造、非遗、美食等摊位,每逢假期,这里还有文化演艺节目上演,汇聚了浓浓的烟火气。
渔灯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街区、文旅“黑马”。“渔灯巷充分借力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能,同时充分挖掘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千年运河文化和渔灯文化为引领,以中华美食业态为轴心,将夜景、游乐、演艺、非遗、文创、高端酒店等多种业态相融合,致力于让游客踏入渔灯巷就能感受到一条景观奇特、烟火缭绕、文化浓郁的特色文旅街区。”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黄晓莉介绍,台儿庄古城在运河文化的基础上,赋能夜游经济,创新打造出特色夜间旅游文化,助力文化产品和旅游消费提档升级。
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景区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溢出效应,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政府提供保障、创新催生产业、市场培育业态、融合激发活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据介绍,目前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600余家,其中文化类企业400余家,占比66%;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1+N”产业融合发展,既使主产业培大育强,又带动链内其他产业互促共生。先后引进赛事、会议、写生团1100余个,培育枣庄市文博会、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等特色展会品牌20余个,年综合收入达到8000余万元。
持续生成“流量密码”
位于泉城路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自2022年9月开业以来,凭借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手造精品、手造体验、手造活动,吸粉无数,成为济南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连续两年的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在大明湖畔举办,宋风游园会、诗词歌赋飞花令、国风市集……在与文旅结合的当下,李清照与辛弃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代人物。
2023年,济南破圈出彩的文旅IP不止这些。比如让维纳斯跳舞的“国际双年展”、大明湖畔亮灯的历史文化名楼——超然楼、天下第一泉的“锦鲤鱼墩墩”文创雪糕、“超然楼慕斯”等,济南开挂般找到文旅的“流量密码”。
“个性鲜明的形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今年的济南突然找到了‘流量密码’,在火爆全网的‘超然楼燃灯’超级IP的带动下,又出现了多个‘网红’景点和打卡地。”山东省儒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轶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文化底蕴,不守旧,有潮流,包容度高,济南通过全年精准的活动策划,持续刷新存在感,更是让济南文旅成为众多年轻粉丝和游客的必打卡之处。
“以点带面,频频出圈,离不开‘现象级’的文旅品牌活动,借助有‘颜’的网红城市美景和有‘质’的节事品牌体系,把线上流量转化为城市现实竞争力,济南成功打造出一面‘文旅金字招牌’,频繁出圈让‘网红城市’光环放彩。”山东省启明星旅游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子田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大众需求的转变,城市文旅核心的吸引力也在不断转移。沙子田认为,除了新鲜感和存在感之外,还要多多增加“融入感”“参与感”,冲淡“边界感”,让济南文旅特色找到不一样的“切面”。
多一些原创,少一些复制
从“淄博烧烤”到“尔滨旅游”,再到全国文旅开启的“内卷”大战,无不显示着一年来文旅市场的强势回暖。山东如何从中持续发力?
近日,山东提出,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演艺、邮轮旅游、户外运动等优质产品,推出一批温泉旅游、冰雪运动等示范项目。此外,山东将推进景区焕新,新增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不少于10家。加快休闲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力争年内五星级饭店达48家。建设旅游公路900公里,打造省级及以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6条。办好旅游发展大会,以市场化方式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
“中国文旅融合大致经历了反思过往、政策驱动和建设实践三个阶段。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业内掀起文旅融合反思潮,反思以往的实践中文旅融合的‘真’与‘假’,探讨文旅融合的有效方式。”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认为,“文旅部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概念,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强化了融合发展的意识、共识和态势。”
“山东的新模式体现在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结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三个层面。”孙小荣分析说,其中,在与乡村振兴融合上,山东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出“乡村好时节”品牌,整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上,山东提出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文化旅游带品牌,推动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塑造一批高质量的文旅项目。
当前,旅游市场出游高频化、需求品质化、旅游休闲化的特征明显,个性化、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稳步增加,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还需多培育具有原创品质的文旅融合产品,走向品质化。
孙小荣建议,“布局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多一些原创、少一些复制,盘活用活已有项目来创造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体验场景。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让文旅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文旅融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