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证券
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权威解读来了
来源:中证网   加入时间:2024-1-29 9:15:50  

  证监会1月28日消息,沪深交易所、中证金融当日发布业务通知,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施行,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进一步优化融券机制,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是证监会经过充分论证评估后采取的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融券规则调整重点回应投资者关心的限售股出借等问题,进一步健全了融资融券制度,充分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采取两项针对性措施

  据介绍,此次主要采取两项针对性措施收紧转融券机制。

  措施一,即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更好地稳定投资者预期。2023年10月,证监会取消高管及核心员工战投出借,限制其他战投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实施以来,战投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有头部券商人士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的监管,证监会经充分评估论证,决定阶段性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更好地稳定投资者预期,严防通过限售股出借变相违规减持等行为。

  措施二,即降低转融券效率,适当制约机构运用工具的优势。此前,投资者使用约定申报出借,出借的证券盘中可以实时到达证券公司,供融券投资者实时卖出,本次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可降低融券效率。特别是,前一日的出借信息通过交易所和中证金融网站公开,次一日起才可以用于融券,给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在上述人士看来,转融券业务自2013年试点运行10余年来稳步发展,特别是配合注册制改革,推出了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允许交易双方自主协商出借期限、费率和数量,借入的证券实时可用,这一机制在丰富券源供给、促进价格发现、平抑市场波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落地,继前期调整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限制高管战投出借后,此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并降低融券效率,有利于发挥融资融券的功能,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业内人士普遍感受到,此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充分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

  刚刚结束的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监管理念。

  “此次融券规则调整重点回应投资者关心的限售股出借等问题,进一步健全了融资融券制度。充分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券商人士说。

  此外,在监管部门发声之后,融券规则优化调整随即出台,也体现了当前“稳市场、稳信心”突出加快落实、争取尽早见效的信号。

  “此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是积极迅速落实国常会、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等的重要体现,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值得点赞,充分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本周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本周三,证监会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提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本周五,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述券商人士说。

  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已近四成

  2023年10月,证监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并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记者了解到,该项新规实施以来,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在总结前期优化融券机制安排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此次证监会优化融券机制,主要体现以下监管意图。

  突出公平合理,降低融券效率,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给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

  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同时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悉,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强化监管,把制度的公平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总结评估运行效果,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来源:中证网)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