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这也意味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式实施。
据悉,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累计期限估计可达3年。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
央行真金白银的支持,再加上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征求意见,此前一直被投资者漠视的低市盈率绩优股、破净股,或将在新的投资环境下,成为资金追逐的“香饽饽”。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市不断走低,A股不少上市公司股价都创出上市以来新低或接近历史底部区域,远远偏离上市公司自身价值,公布增持或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也日渐增多。但不可否认,资金来源困扰着不少上市公司,使得增持或回购的规模、数量大打折扣。
2.25%的回购增持再贷款利率,已经低于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这必然会增加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回购增持动力。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以2024年9月24日收盘价计算,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中有1368家公司股息率大于2.25%,主要分布在银行、煤炭、家用电器等行业。此外,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的高股息率公司也比较多。
其实,低市盈率绩优股、破净股被市场长期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股价高低对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而言,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国企央企尤其如此。但市值管理指引办法的出台,以及之前国资部门对市值管理的重视,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
比如1月24日国资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1月29日在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2024年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对市值管理同样着墨较多,强调“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
从股市实际运行来看,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持续走高,二级市场走势远远强于中小银行及绝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走势,实际上就是市场对低市盈率绩优股的一种价值“重估”。在股市回暖、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A股的投资者不妨摒弃以往炒新炒小的习惯,更多关注真正有业绩有实力的企业。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