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山东已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智能工厂241家;深化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已培育AI赋能、数据驱动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64个、“晨星工厂”4220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具体到山东,通过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引领性强的9大新兴支柱产业,着力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将数字经济培育为催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引擎。建成全国首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生成“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核心功能,为60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谋划推进100个重大数字产业项目,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山东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道路上,不断蹚出新路径、新模式。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势头,虚拟现实设备、服务器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实现20%以上增长;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5%,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8.4%。
刚刚结束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山东综合算力指数排名第7,目前总规模超过9.5Eflops,智能算力规模超过100P的数据中心16家,智能算力总量达到3.3Eflops,占全省算力比重超过30%,并拥有济南、青岛两个国家E级超算中心。存储力方面,全省存力规模已超过45EB,共有166家数据中心达到省级新型数据中心3A级以上标准,在用标准机架数突破35万个;运载力方面,数据中心网络出口总带宽达到18.9 万Gbps,拥有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数量23.6万个,16市全部达到国家级“千兆城市”建设标准,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式启动建设。
此外,山东每年还将推动10个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转型,建成集成互联、协同高效的数字经济园区168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6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上云用云比例超过56%。潍坊、青岛入选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济南、青岛、烟台、济宁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