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加快为新质生产力蓄势。以债券市场为例,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数量达439只、发行规模合计5140.71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债券市场的这组数据,是一个缩影。在近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一直在引导资本市场向“新”发力。从4月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16条”,到6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8条”措施,再到9月份发布的“并购六条”,其中首条就是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资本市场向“新”信号明朗。加快服务新质生产力,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可以直接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行业转型引来更多源头活水,投资者亦可从中获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我们注意到,市场上,一大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闷头钻研技术难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谋准定位,他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资本助力,有助于技术、资本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且与新质生产力充分结合,才能激活成长期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才能通过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让一大批中小企业加快从“陪跑”到“领跑”的晋级步伐,从而让价值投资实现“最大化”,让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值得提醒的是,因短期资金压力而被迫中断科技创新的企业,是尤其需要耐心资本呵护的一个群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各产业、各地区、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必须充分发挥在地资源的比较优势。让“耐心资本”从“新”出发,就是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核”,让资本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发展态势。
不过,要引导现有资本市场耐心资本加快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在政策层面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等,为耐心资本打造更好的投资土壤;同时,也要引导投资者有“慢下来”的心态,等一等新质生产力的“破茧成蝶”。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