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克劳斯(600579.SH)发布公告称,公司经与关联股东中化工装备(香港)有限公司(简称“装备香港”)协商,装备香港拟将其对克劳斯控股子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quipment(Luxembourg)S.à.r.l(以下简称“装备卢森堡”)享有合计4.78亿欧元(约为37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转为对装备卢森堡的股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交易完成后,克劳斯将不再控制装备卢森堡,装备卢森堡由克劳斯全资子公司变更为其参股子公司,装备香港将持有装备卢森堡90.76%股权,克劳斯持有装备卢森堡9.24%股权。同时,克劳斯也将不再从事塑料机械业务。
KM集团累计亏损49.80亿元
据披露,装备卢森堡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12500欧元,其主要资产为其全资子公司KM集团及其下属公司。KM集团是全球橡塑设备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是全球少数结合了注塑、挤出和反应成型技术的供应商之一,主营业务是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主要产品包括注塑设备、挤出设备和反应成型设备等。
在克劳斯体系内,KM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克劳斯由原KM集团借壳天华院而来,2018年底,公司将控股股东中国化工旗下海外资产装备卢森堡100%股权注入后,更名为克劳斯。
自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KM集团后,外界一直期待将其注入上市公司天华院。而2018年KM集团被天华院并购后,其并表对当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自2019年起,克劳斯业绩已连续亏损五年。其中,KM集团的业绩不佳是导致克劳斯业绩亏损逐年扩大的最主要原因。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克劳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30亿元、-2.46亿元、-16.18亿元以及-27.68亿元,五年间累计亏损50.2亿元。其中,装备卢森堡(包含KM集团)累计亏损49.80亿元,占比高达99.20%。
对此,克劳斯表示,近年来由于欧美高端注塑市场行情阶段性低迷,KM集团整体新增订单有所下降,叠加欧美供应链成本高企,搬迁后新工厂产能优势未充分利用等原因影响,KM集团毛利率不及预期,近几年出现持续亏损,严重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及经营发展。因此,克劳斯决定让出装备卢森堡的控制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装备卢森堡变更为克劳斯参股公司。
营收受到大幅影响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交易的同时,克劳斯的主营业务也发生改变。克劳斯不再从事塑料机械业务,主营业务将变为化工装备业务和橡胶机械业务。
而塑料机械业务曾为克劳斯的主营业务之一,在营收中也占据重要位置。据财报显示,克劳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6.05亿元,其中注塑设备的营业收入为60.32亿元,占比51.98%。
对此,克劳斯表示,可能存在因资产置出而带来的经营规模下降风险。装备卢森堡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口径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本次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因而会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体量缩小。据披露,2023年,克劳斯营业收入为116.05亿元,本次交易后备考营业收入为19.61亿元;2024年1月到7月,公司营业收入为50.24亿元,本次交易后备考营业收入为9.99亿元。
虽然营业收入缩减,但本次交易完成后,克劳斯归母净利润和基本每股收益将有所上升。据公告显示,2023年和2024年前7个月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2亿元、-16.34亿元,本次交易后备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1.6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5.56元/股、-3.29元/股,本次交易后备考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股、-0.32元/股。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和总负债有所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有所提升。本次交易有利于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克劳斯表示。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克劳斯已于2022年度和2023年度分别对收购装备卢森堡股权而形成的商誉进行计提减值准备10.01亿元和11.90亿元。今年10月30日,克劳斯决定再次对KM集团相关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6.36亿元。
对于主营业务变更对业绩将造成的影响,克劳斯表示,“未来上市公司业绩将由天华院、中化橡机和上市公司本部(成本中心)组成,持续盈利性可以得到保障。”
在公告中,克劳斯提到,未来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设备产品并提供设备及相关整体解决方案,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优化;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中,天华院将持续加大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成果的产业转化;中化橡机将加快向中高端智能橡胶机械制造企业转型发展。
此外,为更加全面地体现公司的产业布局和运营情况,准确反映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克劳斯也计划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证券简称由克劳斯变更为中化装备(最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的证券简称为准)。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