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并解读《济南市促进全民应急演练规定》(下称《规定》)。《规定》将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全民应急演练方面的政府规章。

济南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李泰吉介绍,《规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重点明确全市高危生产经营单位、重要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应急演练要求;明确加大对森林火灾、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水旱灾害等突发事件演练频次,有效提升应急演练的针对性。
《规定》明确了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应急演练具体责任,理顺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与各有关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业各领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演练体系,应急演练责任更清晰,参与人员更全面,演练范围更广泛。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级领导干部程勤芳在发布会上表示,《规定》提出,要优化演练制度措施,建立应急演练季制度和“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每年确定一个应急演练主题,集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明确应急演练频次要求,推动应急预案编修全覆盖。
程勤芳解释,在全市实行“应急第一响应人”制度是《规定》的一个亮点举措。《规定》明确在全市实行“应急第一响应人”制度,建立“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发挥其就近、快速参与应急救援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应急第一响应人”人员来源广泛,他们可以是物业工作人员、快递员、志愿者、登山爱好者等,也可以是应急、公安、消防、红十字等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村组干部、网格员、村民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作为距离突发事件现场最近人员,能够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前,第一时间到达,提供现场应急救护、开展现场引导疏散、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及时收集信息上报等初期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隐患报告等作用,参与社区安全治理,大幅提升所在单位或社区日常安全管理成效。
此外,“应急第一响应人”作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重要辅助力量,参与的人数越多,市民越有安全感,越早、越快开展应急救援,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也会越低。在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以及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快速有效响应,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这项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程勤芳表示,下一步,济南将制定“应急第一响应人”在队伍建设、技能培训、保障激励、监督管理等方面相应的配套政策,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加入“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实习生 禚亦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