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银行股的投资者即将迎来一场令人振奋的“红包雨”。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2家宣布中期分红或者已经中期分红,分红金额超过2500亿元。
在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走低的情况下,基于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今年以来,银行股在二级市场上的整体表现较为抢眼。据统计,今年银行板块的涨幅超过了40%,多家银行的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在高股息率的前提下,投资者购买银行股的收益率大大超过了理财产品,因此购买银行股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首选。”银行业分析师张文平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红包即将到来
12月20日晚间,齐鲁银行公告了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27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6.14亿元(含税),占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7.57%。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42家银行中已经有22家银行公布了中期分红的方案。据统计,这22家宣布中期分红的银行拟派息金额超2500亿元。


其中,六大国有银行仍是分红主力军,今年中期拟合计分红2048.23亿元。从派息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2025年1月,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月7日,派息日为1月8日;工商银行的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月6日,派息日为1月7日;中国银行的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月22日,派息日为1月23日。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派息时间待定。
从分红金额上看,工商银行中期分红金额高达511.09亿元,建设银行为492.52亿元,农业银行为407.38亿元,中国银行为355.62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中期分红金额也均超100亿元。
从分红比例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9.98%、29.97%、29.98%、29.98%、30%、32.36%。
除了拟分红的银行外,还有部分银行已经完成中期分红。统计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完成中期分红,合计分红金额近300亿元;其中平安银行中期分红为47.74亿元,中信银行98.73亿元,民生银行56.9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中期分红外,还有银行推出了三季度分红方案。如重庆银行在10月31日发布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66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15亿元。
张文平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随后在国有大行的带领下,城商行也掀起了中期分红的热潮。
高股息率回报
在张文平看来,股息率是上市公司年度派息与市价比率,股息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普通股东分红越多,代表公司盈利能力强、业绩好,未来具有较好成长性。据统计,目前银行的股息率在5%左右,好于银行理财,其中有4家银行甚至高于6%。
“提高分红比例和推出中期分红计划后,买银行股比直接把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多了。”济南投资者刘文国说。
在刘文国看来,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中收益率能超过3%的已经非常少见了。有些理财产品虽然给出的业绩比较基准可以达到3%以上,实际却未必能达到。这就意味着,买银行股、吃股息要比买理财收益更高。虽然分红后会除权,但除权后,银行股也会慢慢填权,股价重新涨回除权前。“在高股息率的前提下购买银行股再加牛市行情,每年收益都在10%以上,比银行的收益强多了。”
“今年银行股确实在二级市场上的整体表现很抢眼。”张文平举例说,以某银行股为例,其在2023年1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5.74元,而今年12月23日收盘价7.68元,其收益率达到了33.8%,叠加2023年的分红,收益率达到了40.33%,如果再叠加尚未到账的2024年中期分红,收益率将达到43.5%。
尽管收益率相当可观,但在张文平看来,现在买入银行股并不是很合适。
“银行分红稳定,但股价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果投资者在高价位买入银行股,股价出现下跌,即使有分红也可能无法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尤其是部分银行股连创新高后。”张文平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12月23日收盘,银行板块以43.02%的年内涨幅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二。年内共9家上市银行股价涨幅超50%。其中上海银行的涨幅达68.45%,南京银行和沪农商行的涨幅也超过了60%,分别上涨62.77%和62.11%。12月24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年度涨幅分别为41.84%、44.23%、37.84%和34.87%。
“银行股大涨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股都适合投资。”张文平建议,“投资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涨势所迷惑,也不要被市场假象所蒙蔽,应警惕高位震荡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秉持理性、长期的投资理念。”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实习生 李子怡 禚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