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经导智库|上市公司ESG治理“三大对策”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4-12-30 10:10:03  

◆王丽波(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君咨询ESG顾问)

◆张建房(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 

王丽波(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君咨询ESG顾问)

张建房(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

2024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发展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ESG治理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上市公司ESG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信息披露环境的变化

2024年,ESG政策频繁落地,标志着A股市场迎来了ESG强信息披露时代。

5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明确了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范围和基本要求。

1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对企业如何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更进一步的落地指导。

12月17日,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正式落地,明确了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提出一般要求,并将于2025年起正式实施。

上述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具体的ESG报告编制框架,也体现了监管层对ESG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的提升。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企业必须更加重视ESG报告的编制和披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1日,222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达到41.56%,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新高。其中,中央国有企业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94.58%,地方国有企业披露率为60.77%,非国有企业披露率为30.64%。这一数据显示出国有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积极态度、非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ESG报告“平衡性”要求

2024年的一系列信息披露规则都强调了ESG报告内容必须具备“平衡性”。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既要体现企业ESG治理的成果,也要如实披露ESG负面信息,如环境污染事件、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以保持整体ESG报告的全面准确。

例如,未来企业ESG报告将被强制要求披露企业重大负债情况。对于应付账款余额超过300亿元或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的上市公司,要在报告中明确披露报告期末逾期未支付款项的金额、拟采取的解决方案。这一要求的原因是,虽然自我评价是企业ESG报告的重要一面,但如果自我评价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那这份报告将毫无意义,无法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价值。

ESG投资环境变化

据报道,2023年全球ESG投资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3万亿美元。ESG投资的规模占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高达三分之一,且还在持续上升。这一增长速度显示出ESG投资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对企业“漂绿”“言行不一”的担忧也在加重。在基金或产品上贴上ESG标签,确实可以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较大利益,但也会导致企业“漂绿”行为的出现,从而误导投资者,引发投资收益暴跌或风险投资事件。

2024年,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WisdomTree Asset Management Inc.,在其发行的3只ESG基金招股说明书中称,不会投资于传统化石燃料和烟草行业公司。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SEC)调查发现,这些基金实际投资了涉及煤炭开采和运输、天然气开采和分销、烟草产品零售的公司,而且没有适当的政策和程序来确保ESG标准得到正确实施。为此SEC给予其严厉处罚。

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建议

面对上述新时代背景,建议上市公司采取以下三条核心对策:

(一)真正落实和完善企业的ESG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

上市公司应将ESG管理融入企业核心管理体系,确保ESG治理架构与企业战略和运营的一致性。这意味着需要明确ESG治理架构和岗位职责,建立ESG KPI组织绩效考核体系,确保ESG治理与企业管理有效融合。企业应制定适配完善的ESG治理架构,明确治理架构和组织架构的层级岗位、权责界面、管理章程以及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外部专家机构等协同工作和参与机制。通过建立ESG KPI体系,与各层级部门岗位的绩效评级挂钩,实时追踪、评估与推进ESG战略转型落地。

(二)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上市公司需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确保报告内容的“平衡性”。这意味着在展示企业ESG治理成果的同时,也要如实披露ESG负面信息,如环境污染事件、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以保持整体ESG报告的全面准确。企业应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防止“作弊”和“漂绿”行为,通过建立透明的ESG报告体系,提升投资者对企业ESG治理的信任。

(三)强化ESG风险管理与合规应对

上市公司应强化ESG风险管理,适应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贸易壁垒,通过提升自身的ESG治理水平满足国际市场的准入要求。这包括对外贸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绿色贸易壁垒和合规壁垒的适应能力。企业需要在环保要求之外强化对社会责任领域的合规要求,确保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欧盟和美国等地区,遵守ESG合规要求,融入并适应当地的法律、文化、习俗。

在新时代背景下,上市公司的ESG治理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ESG治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记者观察|讲好ESG“山东故事”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日益关注,ESG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山东的企业还是其他地方的企业,都应该将ESG上升到战略层面。企业需要将ESG融入日常经营决策中,确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忽视对环境和社会的贡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山东本地企业如何讲好自己的“ESG故事”?

要通过ESG的践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扩大认知、提供建议。山东是化妆品产业重要基地,2023年实现了化妆品产值同比增长1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行业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化妆品企业的ESG实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消费者对化妆品企业ESG的关注度等问题,可以明晰企业ESG认知程度、实践情况等,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助力各方协作。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第三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换届选举会议上,2024年《山东省化妆品企业ESG实践调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这是首份聚焦山东省化妆品行业的ESG报告,也是全省首个行业发布的企业ESG实践调查研究报告。2024年《山东省化妆品企业ESG实践调查研究报告》不仅揭示了山东省化妆品企业在ESG实践方面的现状和不足,还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和健康发展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重视山东企业在践行ESG过程中的独特性。在社会层面,要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山东ESG共治生态;在企业层面,要推动ESG深度融入企业经营,优化顶层设计,增强品牌意识,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ESG管理水平。作为工业门类齐全的省份,山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山东企业在ESG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同时,作为沿海省份,山东还需要关注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评估山东企业的ESG表现时,需要兼顾国际标准和本土经验。一方面,遵循国际通行的准则;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山东本土的发展特点,以展现出符合当地特色的ESG实践。要开发出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适应本土环境的ESG评价体系,并最终形成致力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ESG新生态。

山东正在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ESG实践对于山东企业而言,需要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特色,又能与国际对话的独特之路,讲好ESG“山东故事”。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