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自1月有关部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议后,各地陆续向商业银行推送项目“白名单”。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最新披露,其对接的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已超过8000个。种种迹象显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将加速融资协调机制落地。
提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是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的具体体现。随着“白名单”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样,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也是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城市为单元,以项目为载体,实行贷款资金封闭管理,支持项目建设。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政银企多方同向发力,有利于增强银企互信,有利于回归项目融资本源,更有利于精准支持项目建设,提振市场信心。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属地住建部门、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等各方会商,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
“白名单”有助于更好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能够入围“白名单”并实际获得贷款,对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而言是一场“及时雨”。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白名单”中的支持对象,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
此外,“白名单”有助于保障在建项目顺利交付、切实稳民生。对购买了“白名单”项目的购房者而言,心里也会更踏实,一旦有了银行贷款的支持,就会离房地产项目加快施工进度以及房屋最终交付越来越近。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有效打消购房人顾虑。
对金融机构而言,融资协调机制将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债问题的房企和项目进行提示,从而在促进金融机构扶优限劣、精准发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潜在信用风险。当然,也需要注意避免“白名单”被滥用,或者过度扩容,失去其风险过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