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2月20日,据沪深交易所网站,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下阶段,沪深交易所将从制度端、准入端、交易端、信息端、机构端等综合施策,持续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并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
这是沪深交易所首次针对量化交易集中推出系列监管举措,亮明了监管态度,体现出监管部门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此次相关监管措施从准入报告机制、监管覆盖面、交易行为及配套体系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安排,围绕前期已落地执行的程序化交易报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消除监管空白。
量化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交易方式。它将复杂的金融市场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程序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够迅速捕捉市场变化,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投资信号。一方面,量化交易通常为满仓或高仓位运行,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流动性,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另一方面,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存在交易速度快、处理能力强、运用人工智能等特征,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交易优势,且部分微盘交易行为存在策略趋同、交易趋同,甚至交易时间趋同,进一步放大了个股波动,进而引起市场共振。
因此,量化策略趋同交易或量化高频交易会加剧市场波动,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甚至起到“助涨杀跌”作用。此次监管层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可谓“对症下药”,有助于规范正在快速发展的量化交易行为,有利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游资,抑或是量化、程序化交易,只要通过合法的规则赚钱,都无可厚非。但如果钻了制度的漏洞,给A股市场输出负向价值,不断加剧市场波动,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的功能无法彰显,和广大中小投资者不在同一个游戏规则体系之内,这样的交易就应该受到约束和限制。
当然,沪深交易所综合施策监管量化交易,不是为了“一棒子”打死量化交易,而是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量化交易常出现交易频率、报撤单频率过高的情况,存在过度运用信息优势,加剧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给市场带来的不公平性越来越明显,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如此,也能够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