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支持磁悬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磁悬浮产业,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原创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加强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大磁悬浮产品推广力度,强化金融、人才等保障支撑,提高磁悬浮产业发展质效。
当下,我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何处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无疑是重点领域,磁悬浮产业就是面向未来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山东应从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集群发展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山东出台“磁悬浮十八条”,磁悬浮产业发展迅速,优化提升的空间也比较大。在磁悬浮产业研发上,山东起步较早,已经初步建立起从平台、研发到成果转化的产业链,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比如,在烟台设立国家超级高铁实验室,青岛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磁悬浮产业研发中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山东还多次酝酿推动高速磁悬浮试验线路规划建设等。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在磁悬浮技术应用领域也拥有配套企业。比如,天瑞重工的磁悬浮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污水处理、钢铁、化工、热电等高能耗行业,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等产能正在形成。
而磁悬浮产业仅是未来产业的一部分。山东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加快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比如,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空天信息产业集群也成为山东省15个未来产业集群之一;青岛则深耕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突破12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在烟台海阳,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制造、配套集成、数据应用、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元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正在崛起;潍坊依托歌尔等龙头企业在虚拟现实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制造基地(歌尔),不断推动元宇宙产业出圈。
本次山东出台“磁悬浮十八条”,既涉及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又涉及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集群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磁悬浮产业在山东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