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18日,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市场所理解的转融券“T+1”终于落地。
转融券是指证券市场的借贷业务,中证金融公司将自有或依法筹集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再由证券公司将这些证券借给投资者,用于融券交易。今年1月底,证监会宣布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由于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该交易机制自3月18日起正式实施。
显然,转融券从“T+0”变成“T+1”后,融券效率就会降低,就会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营造出公平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在相关报告中表示,优化融券机制旨在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其中,转融券约定申报出借的证券从供融券投资者实时卖出改为次日可用后,前一日的出借信息通过交易所和中证金融公司的网站公开,次日起才可用于融券,这将给各类投资者充足时间来“消化”市场信息,有利于营造一个更稳定、信息更充分透明的投资环境。
本次转融券由“T+0”变“T+1”,是对监管提出的融券优化机制和逆周期调节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其对于券商下游融券策略需求及时性较高的客户影响较大,如量化客户;但长期来看,本次调整政策有助于提升融券业务的稳健性和成熟性。
“新的机制实施后,融券信息将更加公开透明,转融券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弱化,通过转融券大笔做空或者高位减持的难度将大幅提高,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经理严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举可抑制相关投机行为,从中长期来看,其对市场的正向反馈亦将逐步显现,甚至可能对交易生态进行重塑。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监管层不断优化融券及转融通机制、避免不正当套利行为,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多空平衡机制,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性,平抑股价异常波动,降低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