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3月26日,又有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赣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主动撤回了A股IPO申请,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日,今年已有73家企业终止IPO,其中70家为主动撤回,1家为审核不通过,1家为其他原因,1家为终止注册。
IPO企业批量撤单背后,是来自监管层全流程严格监管的压力。本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出,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包括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等。
其实,每到IPO审查趋严的时候,“知难而退”的企业就会变多。它们也清楚自己存在粉饰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只不过之前抱着“碰运气”的心态,以侥幸心理谋求实现上市圈钱的目的。“监管的风声紧了,我就撤。等风头过去,我再回来。”是部分企业的盘算。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监管层严抓的正是“一查就撤”的现象。其做法就是对于“一查就撤”的现象追究到底、责任到人,绝不会因为企业撤回IPO申请就不查了,且对于发现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线索,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此树立正确的“上市观”。
像日前证监会修订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就明确了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其中的含义是不管“未查就撤”还是“一查就撤”,都要开展检查,该追责、该处罚的仍然要追责处罚。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表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会特别关注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督促保荐机构切实强化内控,履行好核查把关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申兵还提到了投行的从业质量最终会体现在保荐上市公司的质量。确实,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投行等中介机构更应该加强项目甄别、估值定价等核心能力建设,真正为市场和投资人推荐质量好的“货真价实”的公司,同时把那些问题公司坚决挡在市场门外。
“一查就撤”虽然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但也指明了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方向。期待监管层严把市场“入口关”的做法能一直延续下去,切实压实拟上市公司、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各方的责任,提升发行上市监管效能,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