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5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邀请省民政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
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民政系统围绕“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聚力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实干民政、整体民政、忠诚民政“六个民政”建设,兜底线、救急难、保稳定、促发展。在2023年度民政部开展的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取得优异成绩,实现“11连优”“两连冠”。
聚焦“弱有所扶”,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9类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的提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增长7%以上,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建立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依申请救助工作机制,扩大了救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了救助的可及性。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目前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208万人。为了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将共享数据扩大至26个部门、77类数据,定期与有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拓展服务类救助,服务群体逐步向低保对象等其他低收入群体延伸,服务内容向提供心理慰藉、资源链接等拓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三主动”工作机制,努力推动救助政策主动宣传、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结果主动公开。7个部门20类救助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掌上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聚焦“老有所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去年以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人才队伍、老年助餐、资金补助、综合监管等政策文件7个,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健全覆盖县、乡、村、家庭四级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机构床位总量达到44.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比2022年底增加6个百分点;建设老年食堂1.2万处,其中农村老年食堂占比69%;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万户,其中农村地区占比69.8%。兜底保障有新拓展,省、市、县均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支持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专业照护服务工作,全省16市全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农村养老有新提升。将农村养老作为工作重点,发展县级敬老院156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55处,每年为农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共计6.3亿元。
聚焦“幼有所护”,保障特殊困难儿童多元需求。强化关爱服务保障。全省5.22万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近1.3万例病患孤儿获得“明天计划”项目资助,326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在大中专院校就读获得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助。推动机构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儿童福利院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机构养育、医疗、特教、康复、安置及社会工作等服务功能不断提升。16家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今年4月,全国儿童福利暨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推广了山东的经验做法。凝聚关爱保护合力。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不断优化服务机构、配强服务队伍,推进服务设施城乡均等化,进一步擦亮“齐心鲁力,共护未来”品牌,让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的成长。
聚焦“好善山东”,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近3年每年慈善捐赠金额达36亿元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幅度保持30%左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居全国第3位,涌现出滨州“一米阳光”、临沂“善行沂蒙”等系列品牌。“慈心一日捐”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23年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募集资金超过4.2亿元,以“人人慈善”的生动实践凝聚“好善山东”的蓬勃力量。聚焦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慈善积极作用,创新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情暖夕阳”“护佑成长”“爱心复明”等帮扶项目,惠及130万人次。努力做好社区群众身边的慈善,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社区慈善基金设立运行指引(试行)》,目前全省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520支、基金总额1.83亿元,累计开展社区慈善项目2444个,受益群众1625万人次。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对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慈善项目等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近3年全省慈善组织年报完成率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