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2024年,山东各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出炉,呈现出诸多亮点,为我们解读山东经济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各市竞相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更多发力点。这种多点支撑的发展模式,增强了山东整个经济的韧性。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发展在区域之间如果能更均衡一些,整体经济的韧性和发展的稳健性就会有所提升。”
东营、枣庄、菏泽增速领跑
作为经济强省的山东,本身强市林立,济南、青岛、烟台是经济发展的“三核驱动”,与此同时,其他很多城市同样显露光芒。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从山东16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看,东营、枣庄、菏泽增速位居前三位。
东营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57.2亿元,同比增长7.1%。
东营的经济发展中,工业的强劲增长功不可没。该市一季度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1个、1.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
东营的工业发展得益于其强劲的支柱产业。该市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整个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增长迅猛,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9.4%,石油加工业增长1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0.4%,为东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石油资源为依托,东营的民营企业培育出了自身的优势产业。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东营近年来在集聚新动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今年2月份,东营举行2024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今年东营重点项目达774个,其中,“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新三样”等新兴产业项目比重达56%。
除了东营以外,枣庄的增速也十分亮眼,一季度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枣庄在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作为老工业基地,枣庄有着基础工业的良好禀赋,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枣庄正在瞄准锂电产业,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高效推进锂电产业建设,其在这一赛道的表现也十分可期。
“枣庄这两年的发展态势比较好。作为一个传统的能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在传统产业向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些。但在经历了转型的阵痛期后,枣庄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发展契机。”董彦岭提到。
菏泽一季度经济表现同样抢眼,9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五位。该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2亿元,同比增长6.9%,居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居全省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居全省第二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2.5%,居全省第三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5元,增长7.1%,居全省第一位。
一季度,菏泽全市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7%、63.9%,分别高于全省3个和1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15.9%,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我们可以看到,各市的发展模式和重点领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依托资源禀赋进行特色产业的培育;有的地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有的地区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这些不同的发展路径,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支撑点。
工业生产驱动明显
梳理各项经济数据,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加力提速,是不少城市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两大功臣。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在强调“工业强市”,工业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支撑。
从各地官方披露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中,也能从侧面观察一下各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在工业增加值方面,滨州、东营、青岛的增速均在10%以上,居于全省前列。
结合GDP来看,东营等城市的GDP增速在今年一季度也跑得比较快,可以看出工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滨州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720.53亿元,同比增长6.7%。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制造业带动突出。
一季度,滨州的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列全省第一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同比增长10.6%、12.3%、16.6%,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个百分点。
滨州还在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深化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比如,该市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铝产业向下游高端延伸,1-3月份全市铝材完成产量同比增长24.1%。
滨州聚力推动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全力打造5000亿级的高端铝业国家级集群,以及2000亿级的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纺织省级集群。
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些年,我们开始辩证地看待传统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在现有工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这些传统工业的优势再次得到了发挥。”
青岛的工业增加值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制造业的强劲支撑是经济保持高增长的关键因素,这在青岛的经济发展轨迹中同样可见。
梳理青岛的各项工业经济数据,工业生产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
今年一季度,青岛工业生产增势良好,成为经济运行的亮点。一季度,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比2023年加快4.2个百分点。
一季度,青岛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24.3%、12.8%和12.3%。
“装备制造业生产持续向好,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1.3%。规上工业企业的个数在增加,同比增长4.6%。这反映出工业单体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也形成了对工业总体强势发展的支撑。”青岛市统计局分析。
经济数据更大的价值在于观察其背后所反映的地方发展规律和阶段,发现城市所处的大致方位,以此为基础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历程和特点,发展速度快慢也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定位,可以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的机遇。
区域经济在多个发展引擎的推动下,也能够实现更为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