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2024年已确定举办大型体育赛事1071项!山东沿四条轴线打造“赛事+”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4-6-12 17:16:47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举办体育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对于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6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赛事经济情况。据介绍,2024年山东已确定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共1071项,其中国际级26项、国家级253项,为山东体育项目爱好者准备了一场体育赛事的饕餮盛宴。

新闻发布会现场

  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山东体育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求强,着力培育体育赛事新动能,助力赛事经济实现新跨越。

  “四沿”引领,丰富赛事供给

  作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体育赛事品牌效应、激发体育消费潜能的创新举措,山东省体育局主动构建省内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及沿海体育赛事(以下简称“四沿”赛事)体系,旨在以高质量“好运山东”及山东省“四沿”赛事为引领,打造“赛事+”经济,丰富体育消费场景,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

  “‘四沿’赛事有着四条轴线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赛事要素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优化赛事活动举办的空间布局,山东打造各具特色的赛事发展轴,循序渐进构建以点带轴、以轴扩面的体育赛事空间格局。”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栾风岩介绍,沿黄层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托山东沿黄9市的自然资源,重点打造沿黄河铁人三项、航空运动等项目赛事;沿大运河层面,以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为轴,依托运河两岸环境良好的乡村、林地、湿地、湖泊资源,大力发展运河绿色户外赛事,打造沿大运河自行车、汽车摩托车运动联赛;沿齐长城层面,以齐长城遗址为轴线,串联泰安、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日照、临沂等市,推进齐长城区域融合发展,打造沿齐长城定向、越野运动联赛;沿海层面,发挥山东沿海地理优势,推进海洋体育发展,以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为依托,鼓励举办橄榄球、飞盘、帆船(板)等时尚体育类赛事,打造沿海时尚运动、垂钓运动联赛。

  2024年以来,山东积极推进“四沿”赛事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山东省“一线四轴N片区”体育赛事网络化空间格局,打造“引领性”和“融合发展性”赛事。山东主动引进高端体育赛事,2023年全省共举办国际级赛事30场、国家级赛事310场,成功引入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国家联赛、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等国内外高端赛事。马拉松等路跑赛事共举办52场,参与人数49万人,其中吸引省外参赛选手25万人次来山东“跑马”,体验齐风鲁韵、岱青海蓝。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以特色泉水文化为切入点,济南持续培育“泉”在济南赛事品牌,不断扩大济南(泉城)马拉松、济南冬季畅游泉水国际公开赛、明湖龙舟赛等赛事影响力。济南冬季畅游泉水国际公开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泉水中开展的冬泳赛事,济南马拉松总体经济产出效益突破2亿元。

  “我们也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国际帆船周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持续增强,涌现出‘远东杯’帆船接力赛、‘百万老年人’打太极拳等95项市场化程度高、群众参与范围广、具有山东特色的精品体育赛事,推出“九九黄河”等特色体育赛事18项。”栾风岩表示,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山东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专业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壮大体育赛事运营主体。

  培植“土壤”,助推赛事发展

  十年前,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成功举办后,济宁体育中心后续的管理运营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为更好地运营济宁体育中心,该市在全国率先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合作,持续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惠民活动,联手打造济宁市体育文化新高地。

  “打破过去场馆以场地出租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济宁体育中心通过引入高端赛事、建设青少年培训体系、举办车展和演唱会等措施,推进体育场馆多元化运营,探索出了一条三线城市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路子。”济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宁体育中心通过营造消费场景激活市民文体消费,依托场馆优质资源平台,大力发展演艺产业,落地演唱会、音乐节、啤酒节、动漫节等活动,不断活跃济宁演出市场,为市民文化生活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山东注重完善体育设施配套,大力推进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等设施建设,一批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真正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山东共有体育场地27.84万个,面积达2.95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5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让景区经济“活”起来、赛事经济“燃”起来、商圈经济“热”起来,持续扩大消费注入新动能,更要注重赛事主体和项目人群的培育。“山东体育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发展体育赛事产业,支持体育制造业企业向体育赛事运营企业转型发展。目前,山东共有体育产业经营主体5.06万家,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从事赛事组织的经营主体超过7000家,已成为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力军’。”栾风岩介绍,通过大力发展“三大球”、乒羽等职业体育项目,山东也培养了一大批职业联赛专业观赛者和运动项目爱好者。截至目前,山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41.3%,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164元,体育消费市场总规模达2207亿元,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体育赛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群众性赛事活动更激活了山东赛事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山东已连续举办了13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村超”“村BA”、大中小学体育联赛等活动如火如荼。据统计,2023年全省群众性赛事活动总数超过5万场、参赛群众超过700万,均创历史新高,体育赛事“热辣滚烫”,群众参与运动健身热情持续高涨,赛事经济的发展根基不断得到巩固。

  不断优化市场、资金等要素配置,为赛事活动的“发育”提供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山东创新建设山东省体育产业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体育竞赛产业”服务窗口,为赛事运营机构提供全链条“一站式”赛事对接服务。2023年,全省共引进、推荐落地省内大型体育赛事11个,促成赞助合作超4000万元,助推赛事经济发展。

  做强“赛事+文旅”,擦亮“金招牌”

  以体育赛事为平台, 发挥好体育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能够切实促进体育、餐饮、住宿、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青岛金沙滩啤酒城旅游休闲街区着力打造体育文旅消费目的地,举办了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赛事活动;泰山天颐湖景区举办了环湖健步走、泰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模型比赛、山东省赛艇冠军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日照市黑虎山射击运动小镇举办了“红牛24小时”越野挑战赛、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攀岩项目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体验。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能够大量积聚运动员、保障团队、观众等人流客流,直接拉动餐饮、住宿、购物、文旅等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威海市举办的铁人三项世界杯,实现了4700万元直接经济收益,可量化品牌价值超过4亿元;日照市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全国总决赛报名人数4049人,赛事直接消费达到1100万元,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消费近亿元。”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表示,为更好地反映体育赛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山东体育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五一”假期山东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进行了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山东举办的240场赛事活动参与人数达33万余人次,直接带动体育消费超过2.75亿元,赛事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释放。

  乔云萍表示,赛事经济发展将直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装备、健身器材等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聚合文旅、商业、科技等资源,将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体育消费水平提高,充分展现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山东推动扩大健身休闲消费,已连续4年举办“山东体育消费季”系列活动,将三人篮球、电子竞技等现代时尚的潮流运动引进商圈和景区,打造多元化的体育消费新场景。通过发展户外运动,山东各级各类户外运动协会和俱乐部超过3600家,可以开展航空、露营、徒步等20多个项目的户外运动。

  “做强‘赛事+文旅’,结合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旅游主体资源禀赋和游客需求,适地开展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山东推动完善体育旅游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延营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实施“旅游业态融合重塑行动”,在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健康、运动”等新的要素,既注重开发“旅游+体育”的各种单一形态,也注重扩展“体育旅游+”的多元形态,通过“体育旅游+景区”“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激活旅游消费“新引擎”,助力赛事经济发展。

  “山东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已经慢慢展开,2022年,山东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2207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164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6%。”乔云萍表示,山东将通过“好运山东”与“四沿”体育赛事体系建设等,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构建全场景、多业态的体育消费生态,助力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市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体育消费需求,真正把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消费的“留量”和经济的“增量”,擦亮山东体育“金招牌”。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