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6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山东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情况。
数据要素效应加速释放,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量。当前,数据作为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雄厚产业基础、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大力推进数据开发利用,在构建数据资源“汇、治、用”体系,打造高效、安全数据流通生态方面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各领域积极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山东,具体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
公共数据高效运行
抓好数据汇聚治理,200个政务应用实现数据自动探查,汇聚量提升225%;出台全国首个市级政府规章—《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建立数据资产梳理、确权、运营、收益分配管理闭环,打造综合授权和分领域授权新模式,入驻9家数据运营商,上架200余个数据产品;“泉融通”金融场景应用已接入30家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超650亿元;“政保通”保险应用已接入11家主流保险机构,普通健康险平均赔付时间压缩90%,部分险种实现即时结算......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是数据要素改革的“突破口”。济南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熙表示,济南市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核心阵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当前数据工作的主线,并将繁荣数据要素市场纳入数字济南建设总体布局。
从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到旅游休闲、交通出行,各类场景的数字化服务在山东不断迭代升级,数字新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深度应用,为人们构筑起了生动的数字生活新图景。这背后,是山东“数字惠民”理念的坚持与实践。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面向社会公众打造的全省统一政务服务总平台、总门户,“爱山东”上汇聚的应用服务近2万项,覆盖教育、健康、交通、住房、市场监管等所有政务服务高频领域及各类便民领域,实名注册用户数突破1.2亿,日活数峰值超860万。此外,推行“婚育服务一件事”,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11件婚育事项整合为1件,由以往“对接5个部门,填报11张表单,跑9趟,耗时4.5天”简化为“提交1套表单,3分钟网上一次性申报”。全领域推动“无证明之省”建设,用电子证照代替实体证照,将全省各级各部门500多类码融合成全省统一的“鲁通码”,让企业和群众“无证办事”“一码通行”。目前,山东累计开展电子证照应用8.3亿余次,“鲁通码”在政务办事、酒店入住、健康医疗、门禁通行、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六大类场景中推广应用。
推动数据多元化应用
在曹县人民医院,结合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智能体“众阳GPT”已率先落地,帮助该医院的护士从繁琐的“电脑录入”中解放出来,也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改变了医院的陪诊、护理体验。
近年来,医疗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深入,在山东,医院“上云用数”已十分普遍。
“众阳GPT”的研发方众阳健康已服务2000多家医疗机构,基于公共云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智慧医疗系统。众阳解决方案中心齐保博介绍,公共云上的数据中台打通了医院不同部门和系统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检验报告、影像资料等,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医共体”建设的背景下,不同医院间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高效协作,更需要统一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
经过筹建,山东省建成了国家唯一实体运行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颁布实施了《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发展。
“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山东成立了覆盖23个省、156家单位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联盟,推动26家协作中心建设,打造跨省数据资源协同体系。截至目前,省内外已 ‘融’汇高质量数据13000余TB。”6月18日,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葛玉桂在发言中介绍,省卫生健康委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建设部署,制定印发了“数据要素×医疗健康”三年行动方案,从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加强数据融合应用、建立医学科研新范式、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等方面,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数字变革创新发展。
除了数据要素供给更加充足外,数据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据介绍,山东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开发了10个商用场景、12项数据产品,实现了“五惠”场景全覆盖。“鲁医互认”惠民场景建设已实现全省541家医疗机构跨市跨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共享;“鲁云影像”初步实现部分市域、医疗机构间影像数据共享调阅;商保两核服务覆盖1200余家医疗机构,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升了就医便捷性。下一步,山东将依托北方中心,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医疗健康”行动,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试点,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表示,山东强化以数兴业,围绕发展所需,推动数据全链条、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卫生医疗外,在金融服务方面,打造可信数据空间,打通政务数据和企业数据,赋能金融产品研发、贷前准入、贷后监察等全流程业务应用。在企业服务方面,上线“鲁力办”企业诉求督办平台,有效解决了一批项目上马难、人才招引难等事关企业发展的问题。强化以数优政。建设镇街综合数据平台,解决基层多头重复报数问题,基层表格填报缩减率超过52%,山东“跨层级数据贯通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案例被国家数据局评为首批“数据要素×”20大典型案例之一。
数据赋能效应将加速释放
数字经济总量规模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7%!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扛起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数据要素赋能经济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均令人惊叹。
随着数据乘数效应的加速释放,2024年,数据产业将不断加速成长,其催生的新业态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据赋能效应将加速释放,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量,数据也将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驱动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加速迈进。
“从8年前的‘互联网+’到如今的‘数据要素×’,他们都对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的转变,是从用户汇聚到数据汇聚的转变。用户是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而数据则是在主体之间流动的‘血液’,是维系数字经济运行与主体正常活动的基本因素。因此,‘聚数’就是‘造血’,数据流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数字经济的活力直接相关。”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王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流通和交易是为数据应用服务的,应用规模的增长和场景的丰富才会真正带动数据供给和数据交易。归根结底,数据要素的价值源于其丰富而强大的赋能作用,源于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助推产业走向智慧化、高端化,释放出强劲新动能。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成智慧农田、智慧温室、智慧果园、智能牧场、智慧渔场、智慧农服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千处,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成为新型工业化提档升级的重要助推力,交出了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高分答卷,目前,山东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29个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型平台;在服务业领域,“互联网+”在教育、医疗健康、就业、养老、文旅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数据赋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王健表示,目前山东省大数据局致力于抓平台搭建,通过统筹推动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和行业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规范发展,培育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聚焦山东优势产业领域,支持建设医疗健康、海洋等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此外,抓示范引领,开展“数据要素×”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案例评选,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数据要素新业态。
新闻同期声丨青岛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
导报讯(记者 戚晨)作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城市,青岛市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基于以上基础和优势,青岛率先发力,加快推进海洋数据流通交易取得突破,建设了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和首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海洋专区。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介绍,青岛已建成海洋数据汇聚处理中心。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形成丰富的海洋数据资源库,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安全保障能力。现已汇聚海洋环境、地理信息、海洋遥感等高质量海洋数据超过50PB,占全国比重25%。
2021年,青岛启动建设海洋数据交易平台,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联盟链”网络,保障交易全程可追溯,并在海洋数据确权、定价、标准化、资产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创新实践。逐步形成全国性海洋数据资源目录,打破数据分散的局面,让数据需求方快速、精准找到所需数据,实现数据变现。目前,平台汇聚了48亿余条全球海洋数据资源,为全国性海洋气象预报、海上风电建设与维护、远洋渔业生产安全、海上航运线路规划等提供一体化海洋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服务。截至6月15日,海洋数据交易额突破1560万元。
张艳表示,同步成立海洋大数据合作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20余家,旨在凝聚海洋大数据创新与产业发展资源,聚力在海洋数据资源确权、估值、交易、收益、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提高海洋数据资源交易活跃度,推动海洋数据开发利用,探索构建“依法规范、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海洋数据产业发展模式。
下一步,青岛市将继续高水平建设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发挥好海洋大数据合作发展平台等资源优势,通过构建集约高效的海洋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交易规则体系,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促进海洋数据高效流通、大规模交易和开发利用,带动海洋数据要素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