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通讯员 付魁
近日,鲁阳节能(002088.SZ)召开投资者交流会,回答了经营情况、战略规划等问题。其中,鲁阳节能电池业务、应收账款过高等问题较引人关注。
鲁阳节能在交流会上表示,控股股东计划将来把电池业务注入公司后才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对于应收账款占比过高问题,鲁阳节能表示,公司目前的应收账款结构总体比较合理健康,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销售。
对此,笔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鲁阳节能证券部,相关人员表示,电池业务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下半年会正式生产。
下半年电池业务正式生产
在交流会上,投资者问到鲁阳节能业绩、高管离职、战略规划、新业务扩展等15个问题。其中,电池业务发展体量较引人关注。
在被问及控股股东电池业务在中国发展体量小的原因以及如何扩大市场时,鲁阳节能表示,控股股东计划将来把电池业务注入鲁阳后才会进一步扩大规模,近期控股股东已初步做出计划,组建更大的团队、建立实验室和测试中心来发展电池业务。
电池业务较引人关注,其部分原因在于此业务是从一笔关联交易展开的。
去年8月,鲁阳节能斥资3473.55万美元收购奇耐联合纤维(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奇耐上海”)100%股权,奇耐上海为鲁阳节能控股股东奇耐联合纤维亚太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奇耐亚太”)旗下企业。
在收购前,奇耐上海主要从事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封装衬垫(下称“EC产品”)的剪裁、包装和销售,包括陶瓷纤维材质的产品及多晶纤维材质的产品。收购时,奇耐上海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新增混合型纤维材质的EC产品、锂电池陶瓷纤维纸业务,这两项业务主要在混合型纤维衬垫生产线开展。
对于此番收购,业内有了“为买而买”的质疑声。因为在鲁阳节能收购奇耐上海之前,后者业绩表现已经不理想。据此前数据显示,2022年,奇耐上海营收1.30亿元,同比大降45.5%,接近腰斩;净利润-743万元,也由盈转亏;去年前5个月,奇耐上海净亏损1117万元。
鲁阳节能方面表示,此番收购的原因为优化产品组合、丰富业务结构,同时逐步将控股股东在中国的业务整合到鲁阳节能平台。
“电池业务已经开始试生产,今年下半年会正式生产。”鲁阳节能相关人员向经济导报表示。
近10亿应收账款悬顶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鲁阳节能自身业绩也出现下降,公司年内实现营收35.19亿元,同比下降1.885%;实现净利润4.92亿元,同比下降15.70%。
事实上,在收购奇耐上海之前,鲁阳节能业绩便出现了下滑。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鲁阳节能净利润为9861.78万元,同比下降18.92%;2023年上半年,鲁阳节能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22.25%。
在交流会上,鲁阳节能坦言,公司与控股股东正在探讨电池新业务的详尽实施计划,希望尽快给鲁阳带来更好的业绩支持。
在收购后,目前来看奇耐上海并没有给鲁阳节能带来收益。财报显示,2023年,鲁阳节能收购奇耐上海带来的收益为-3145.47万元。
另外,鲁阳节能此番收购也使得自身货币资金开始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鲁阳节能的货币资金为6.15亿元,相比2023年年初的10.29亿元降幅约为40.23%。对此,鲁阳节能表示,货币资金下降主要是同一控制下收购子公司股权支付现金以及实施2022年度利润分派所致。
在货币资金下降的同时,鲁阳节能的应收账款却在抬升。
数据显示,2023年,鲁阳节能应收账款为9.11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为25.89%;经营现金流为3.31亿元,同比下降49.05%。今年第一季度,鲁阳节能应收账款为9.52亿元,已近10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为135.81%。
“应收账款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工程项目销售。”该公司上述人员表示,后期会加快回款,目前来看,应收账款过高不会影响公司新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