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经济大省山东的绿色金融改革步伐逐步迈向纵深,瞄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让转型金融落于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
6月24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举行山东省转型金融推进会,意在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序衔接,引导各有关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工业重点领域企业和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质效。
多张转型金融项目清单落地
此次推进会公布了工业重点领域企业“二维三色”评价清单、第一批转型金融项目清单,并发布山东省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方案,推介了山东省碳金融数字服务平台,且就化工、有色两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征求了省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省属企业等意见。
重点工业企业“二维三色”标识企业清单,按照“高端支持、中端提升、末端淘汰”的思路,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将3997家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标识为“绿、浅绿、黄”三色,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制定差异化金融、产业政策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支撑。
转型金融项目清单,向金融机构推送转型金融项目1479个,项目总投资9016亿元,贷款需求4577亿元,并且匹配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优惠政策。
另外,正在征求意见中的转型金融支持标准清单,聚焦山东规模大、碳排放高的化工和有色两个领域,制定了山东省的转型金融标准,引导重点领域工业企业转型。
会上,国网山东电力推介了山东省碳金融数字服务平台。该平台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碳金融平台,通过在线采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用电量、用水量等多维数据,为每个企业建立碳账户,设立碳征信报告、碳排放分析、碳金融服务、信用监管、风险预警等功能模块,助力金融机构精准高效识别和投资低碳资产,提升转型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据悉,此前随着《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能源和产业转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出炉,山东已经构建了转型金融发展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谋划了山东发展转型金融的整体思路。此次,山东从行业、企业、项目“三端”发力,将进一步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环保等领域的协调配合,有望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和脱碳转型。
未来3年转型新增投资约万亿元
按照国家要求,36个工业重点领域必须在2025年或2026年底达到能效基准水平,减碳降碳任务重,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资金需求大。
山东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典型的经济大省、能耗大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结构调整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转型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跨越的关口,也是未来几年投资和融资增量的主体。
据了解,未来3年,山东高耗能行业向低碳转型新增投资约1万亿元,需撬动大量低利率、长期限的资本进入低碳转型领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山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尤其是金融对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支持不足。具体表现在:
绿色金融覆盖面过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口径,绿色金融主要对符合其目录标准的生态环保类“纯绿”项目提供资金,煤电、钢铁、水泥、电解铝、化石能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绝大部分转型活动被排除在传统绿色金融之外。山东低成本绿色贷款仅占总贷款余额10%左右,绿色贷款中与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相关的清洁生产贷款余额仅占全部绿色贷款余额的2.9%。
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大多是重资产运营,资产负债率和贷款不良率偏高,在银行授信评价中,存在杠杆率较高及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问题,银行存在限贷、惜贷、压贷等情况。
金融机构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风险识别能力不足。转型金融在具体的支持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没有明确文件参考和统一标准,加之没有相应激励考核制度,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此外,转型领域专业性强,目前缺乏强制或鼓励企业披露碳强度和环境信息的制度约束。企业或项目相关数据分散,认证、评级、追踪缺乏透明、有公信力的数据支撑。金融机构在不了解转型领域、路径和技术路线等情况下,既担心造成资产不良,又担心项目本身有“漂绿”“洗绿”风险。
产业、金融、能源、价格政策组合倒逼效应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碳市场刚刚起步,碳资产和生态产品的潜在价值尚未显现,关于碳市场、电力市场、财政补贴等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从企业层面看,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大、期限长、成本高,易受市场发展和财务因素影响,能否达到预期转型效果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企业转型顾虑多、积极性不高,大多满足于被动完成强制性环保、能耗等约束要求,主动转型升级、节能降碳的意愿和能力不强。
针对金融对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支持不足的现状,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开展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制定了《山东省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方案》(下称“山东省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方案”)。
转型金融先行先试 破解堵点痛点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省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方案聚焦破解制约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堵点痛点,力争用1-3年时间,在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打造一批质量高、成效好的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见效成势。
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试点方案明确了创新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供给、探索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等四项试点任务。
其中,在绿色金融基础体系建设上,围绕碳账户建设及功能完善、碳账户应用场景拓展,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在绿色企业、项目识别,绿色金融工具应用,企业、项目及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供给上,围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设立、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绿色债券发行、绿色保险服务、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培育、环境权益交易探索等方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供给的新策略、新方法;在探索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上,围绕金融支持钢铁、石化、有色等工业重点领域企业的绿色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碳减污,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等传统能源转型,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实践。
为了激励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在转型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山东将分级分类开展区域综合性和金融支持企业转型两类试点。试点主体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优势,从试点任务中选择若干领域进行探索创新。据了解,该试点申报已经开始,申报材料于今年7月31日前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会同有关部门将对各市报送材料进行审核审查,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初选意见,研究确定试点名单并公示。其中,设区市综合性试点原则上不超过3个,县(市、区)原则上不超过5个,金融支持企业转型试点原则上不超过30个。
对于试点主体,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在金融资源配置、政策实施、项目推送、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对于成效特别显著的金融支持企业转型试点,适时择优推荐联合国气候变化公正转型实践案例。对取得良好效果的试点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相关经验做法,择优推荐申报相关国家级试点示范创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