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同时,将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对于市场反映强烈、阻碍资本市场向好的事项,证监会可谓从善如流,积极作出回应,发展好资本市场的意志无比坚定。
量变引发质变。在市场情绪比较悲观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忽视政策的作用,更不能忽视监管层的意志和努力。
以程序化交易为例,有市场观点认为,程序化交易加剧市场下跌,是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应当暂停或取消程序化交易。监管层最新的表态,显然就是对此的回应。
其实,程序化交易的市场影响具有两面性,应理性客观看待,既不能将其拒之门外,也不能听之任之。
对程序化交易的一大争议,集中在到底是提供流动性还是消耗流动性。有观点认为,程序化交易利用信息和速度优势抢先与现有报单成交,吞噬了市场流动性。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程序化交易可以为市场特别是中小市值股票提供流动性支持,可以充当市场冲击的吸收者。
对程序化交易的另一个争议,是认为其以赚取超短期差价收益为目标,在某些时点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
实际上,交易工具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关键是使用工具的人。很多市场人士声讨的所谓“量化基金”,实际上主要是高频交易,甚至是异常交易。
从监管层的态度看,监管政策选择了“趋利避害”。一方面限制高频交易过度优势,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管控好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规范高频交易行为,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都清楚,当市场对接踵而来的利空视而不见时,风险就不远了;同样,对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一片麻木之际,投资机会也在闪现。
随着各种政策利好的累加以及宏观经济的企稳向好,中国资本市场或将迎来难得的投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