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车辆穿行在济南市济阳区,映入眼帘的是“旺旺街”“统一大街”等以企业名称命名的道路标牌,街道两旁矗立着一排排企业厂房。
这里是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是北方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主题、由单个城市承建的合作区。
当下,合作区已成为台商投资创业样板区,正为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探寻新路径。
(旺旺集团山东总厂生产线 孙罗南 摄)
22年20次追加投资
在旺旺集团山东总厂的北厂,经济导报记者看到,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一盒盒旺仔奶制品整齐排列在不断滚动的传输带上。
“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利乐包的旺仔牛奶。”旺旺集团山东总厂协理林岱右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这个车间只是其中一个小的单元。旺旺集团在这里占地总共750亩,大概有5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还有部分预留用地,后续会用来做电商物流园。”
“这是旺旺集团在全国最大、效益最好的一个工厂。”林岱右多次强调。
据了解,旺旺集团在济阳的投资历程从2002年开始,并由此与济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开始投资的时候,是1000万美元,此后22年里又20次追加投资。”林岱右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这20次追加投资,使总投资从10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96亿美元,产值从第一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7.1亿元。投资增长了30倍,收入增长了约190多倍。”
旺旺集团为什么不断追加投资?时间回到20多年前。“在济阳,我们旺旺集团生产出来的第一罐牛奶是咸的。为什么?因为这里是盐碱地。”林岱右紧接着说,“为解决水的问题,当地政府协调车辆每天到20公里外的孙耿镇帮我们拉水,来来回回拉了好几个月。后来又协助我们建好了水处理系统。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山东旺旺。”
“我们很感念这一份情。22年里有20次追加投资,就是因为这个水的故事。”林岱右说。
当地政府高效的服务,让旺旺集团在扎根济阳的这20多年时间里不断投资,逐渐发展成为其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作为落户济阳时间较早的台资企业之一,旺旺集团的投资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外地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我们2002年来这里建厂之后,统一、康师傅、迈大等许多大型食品工厂也陆续在济阳落户。”林岱右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我们在旺季需要大量工人,在淡季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当地政府就帮我们进行人员调配。我们与统一、康师傅、迈大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协定,在这个区域内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用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林岱右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旺旺集团对山东也尤为重视。就在今年3月28日,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来到济南,参加了以“深化开放 融合发展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
“国内唯一的醋酸纤维
丝束生产厂商”
“我来这里的时候38岁。”台商王克璋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那时是1996年,王克璋也是在济阳投资最早的台商之一。
王克璋是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大自然新材料公司”)的董事长。“我们公司1999年在济阳创立,2006年开始生产醋酸纤维,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商,全球也排在前五。”说这句话时,能够感觉到王克璋的自豪。
作为首批在济阳投资的台商,自1999年以来,王克璋带领这家企业一步步成长。如今,大自然新材料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醋酸纤维丝束生产厂商,这种特殊纤维应用于香烟过滤嘴、眼镜框、手机外壳等多个领域。
“大自然新材料公司目前有7家公司,在济阳的这家公司基本上是我们的母公司,也是纳税大户。”王克璋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今年1月至5月,公司的产值11.21亿元,纳税2.8亿元。
2024年1至5月,大自然新材料公司的产值同比增长了91.56%,出口量和出口收入大幅上升。今年1-5月,该公司出口15577吨,出口收入达到1.6亿美元,而2023年同期的出口则为10332吨,出口收入7500万美元。2024年前五个月缴纳的税收已超过2023年全年。
据王克璋介绍,醋酸纤维主要用于香烟的过滤嘴,还可以用来生产醋酸长丝。此外,醋酸纤维素还能够用于生产眼镜框、华为PK2折叠手机的外壳,以及胶片等。
大自然新材料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济阳工厂主要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制成香烟过滤嘴的醋酸纤维丝束,另一种是做成面料的长丝,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醋酸长丝的公司。
“醋酸长丝是一种新型的纤维材料。比如,我们之前穿的‘的确良’是无法降解的,而醋酸长丝不仅能降解,还有蚕丝的光泽。”王克璋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4年济南市重点项目,大自然新材料公司扩建年产8000吨特殊酸纤维项目也在推进中。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02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研发中心等设施,购置熔解机、过滤机、纺丝机等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年产特殊醋酸纤维8000吨。
到2025年合作区范围
51平方公里
这些台资企业的发展,也是合作区建设的缩影。
自2021年7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设立合作区以来,山东大力推动合作区的建设。
就在今年2月9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强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合作区范围51平方公里,合作区建设全面起势,亮点特色突出,成为台资集聚的新高地,吸引台资、关联内外资企业300家;到2035年,合作区范围100平方公里,打造先进制造、食品医药健康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合作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提到,按照合作区发展总体目标定位,先行建成区域的主要功能为:提高产业、项目、人才落地的承载力、竞争力,加速产业“聚链成群”发展,将打造“两园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带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包括打造先进制造产业园;打造食品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对台交流综合服务中心。
随着合作区的不断推进,其在山东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