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夏日的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和风送爽,风力发电机有条不紊地转动着。
“这4台风机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度,潍坊港区年用电量为3500万度,加上‘氢进万家’等项目,我们整个潍坊港区的碳排放量基本为零。”近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生产业务部部长张振琨如是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正在打造的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零碳港口建设认证将于8月进场开展碳核查,10月底有望取得碳中和认证证书,届时,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将建成。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玉福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统筹潍坊港区现有及规划建设泊位,全面推进零碳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效提升技术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碳汇能力提升,以及低碳管控能力提升,全力推进建设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切实践行“双碳”目标。
首个绿氢项目年降低成本120万元
正在打造的零碳港口是通过何种路径实现“零碳”的呢?
用弃电制氢项目是路径之一。
“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有望年产氢8万公斤,将成为港口首个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年可新增消纳绿电500万度,年降低成本120万元。”张振琨表示。
此外,潍坊港区还启动了绿电海水淡化项目,以节约水资源、提高绿电消纳率。据介绍,通过建设分布式海水淡化装置,将满足港区20万吨供水需求,建成后用水价格将由6元/吨降为4元/吨,新增年绿电消纳100万度。
电能替代也是零碳港口的实现路径之一。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潍坊港区已经建设了充电桩46座,能够满足现有电动机械需求,年用电量600余万度。“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港内作业全电动化并配套建设充换电设施,新增年消纳400万度。”张振琨说。
目前,潍坊港区正在构建涵盖整个港区电、水、油、氢等所有能源的管控平台,力争通过全过程管控有效调整和优化能源利用,进一步降低能耗成本2%左右。
潍坊港区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消纳量”,减少“含碳量”,增加“含金量”,通过引进无人集卡车、电动化装载机、洒水车、堆高机等车辆设备,港口清洁用能占比提高到62%,为绿色港口建设注入新动能,为迈进零碳港口3.0起好步。
“下半年我们还将建造4000马力纯电拖轮,打造国内首艘具备破冰水功能的新能源拖轮,又能新增年消纳60万度。”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副总经理,山东省港口集团潍坊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孙超透露。
打造零碳港口3.0示范区
为什么潍坊港区能够创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张振琨说,潍坊港进出口货物本身具备建设零碳港口的条件,自然条件、自然属性比较好,“潍坊港附近风力比较大,建风机的土地资源丰富。”
早在今年3月14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承诺性碳中和认证证书授接仪式在潍坊港举行,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向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区颁发承诺性碳中和证书,标志着山东港口零碳港口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山东港口渤海湾港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遵循零碳港口创建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联合编制发布《山东港口潍坊港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全面部署创建工作。方案围绕港口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港口作为物流链节点的全过程视角,在“调结构、强技术、重管理”3个方向,布局8个领域创建任务,打造5个亮点,全方位推进潍坊港零碳港口建设。
“根据方案要求,力争到2024年底前潍坊港全港跨越式实现零碳港口2.0的阶段性目标,打造全国首个港口层面的零碳港口,为山东省港口集团乃至全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渤海湾港经验’‘渤海湾港方案’,力争在行业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潍坊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案创新性提出“零碳港口”三个阶段的理念和路径——零碳港口1.0(近零碳港口)、零碳港口2.0(狭义零碳港口)、零碳港口3.0(广义零碳港口);率先提出打造首个港口层面的零碳港口;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能源示范,推进绿氢“制-储-加-用”全产业链示范,构建“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应用示范;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加风电绿氢制甲醇低碳技术,为靠港船舶提供绿色甲醇能源,降低物流链相关方碳足迹;定义通用散货码头零碳智能化作业模式新标准。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依据《PAS2060:2014碳中和证实规范》,对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以及对应的碳中和管理计划进行了评价,预估了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氧化碳当量。潍坊港区将通过建设分散式风电系统、应用氢能车辆、推进电能替代和自动化改造等一系列减排措施,并通过使用合格的碳信用对剩余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该碳中和承诺和对应的碳中和管理计划,符合PAS2060要求,被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授予承诺性碳中和证书。
相关链接:山东国企积极推进“零碳”实践
山东港口
注重顶层设计,是山东港口践行“双碳”目标的先手棋。成立伊始,山东港口就把“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企业“五个国际领先”发展目标的首位,坚持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构建起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把生态保护放在港口战略布局优先位置。
2021年6月5日,第50个世界环境日,山东港口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聘请18位专家组成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山东港口提供高端智库助力。随后,山东港口又先后编制了《“智慧绿色港”综合能源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全局性、系统性、分步骤推动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同时,山东港口创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与上级督察有效衔接,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结合港口实际,山东港口牵头编制了《近零碳港区建设技术指南》团体标准、《近零碳交通设施建设技术要求·港口作业区》行业标准,填补了港口行业零碳标准的空白,引领行业稳妥有序减污降碳。
组建五年来,山东港口先后有13个公司获评亚太绿色港口、中国绿色港口。其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更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码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威海物流园获得全国首张港口物流园区“碳中和评价”证书,打造港口零碳仓储标杆。
山东高速
随着“光伏+”的广泛应用,光伏正在渗透进普通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占据全球碳排放25%、作为第二大碳排放源的交通行业,正在成为奔向“双碳”目标道路上重点攻克的领域。
2022年6月,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在山东建成。由山东高速集团建设的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包含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四大系统”工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3400吨以上,远超当前年均2000吨的排放水平,成为我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 “零碳服务区”。
2023年9月,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济潍段建成通车,项目充分利用匝道圈、边坡、声屏障等建设场景综合布局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2024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2024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明确开展近零碳服务区探索创新,围绕“双碳”目标,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和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关工作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交通行业时髦的“路衍经济”,则是指依托公路交通点多、线长、面广的自然属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对沿线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而衍生的新经济业态。其作为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交通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助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王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