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今年上半年,11项指标增速位济南市前列,4项指标列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有效发挥全市投资增长主引擎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9%。”8月21日上午,在“深入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称“起步区”)发布了“成绩单”。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产业促进部、财政金融部,起步区税务局分别亮出了单科“分数”。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起步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向“五年成形”冲刺。
从“给优惠”转向“给机会”
聚力优化产业生态,起步区发布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涵盖起步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产业服务机构等四大领域15类73项机会,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还同步配套了起步区重点园区介绍,省市区三级惠企政策指引,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例如,聚力“谋划”未来产业,在崔寨片区规划了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方向,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链群。
“今年1—6月,起步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39.4%,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8%,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逐步向好。”起步区管委会产业促进部副部长潘兵介绍,起步区培育新质生产力从5个“新”入手:
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起步区将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氢能、光伏三大优势产业,持续发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招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韧性和活力,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新支撑”。加强与南洋理工大学、中科系科研院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打造市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集聚、培育更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研发计划,联合域内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建立“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机制。
建设未来产业“新载体”。加快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未来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建设布局“工业上楼”“个性化定制厂房”等多种载体类型,形成多层次的产业载体体系,满足创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丰富应用示范“新场景”。在全省率先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加大5G感知覆盖区域,搭建“空天地云”全域三维空间网络数据系统,谋划打造无人清扫、无人物流、智慧停车等场景,逐步实现智慧驾驶、未来社区、医疗康养等互联互通;推进无人机在城市管理、物流配送、智慧交通、植保作业等场景先试先行,探索“无人机低空经济”新模式;依托国家电投集团,加强氢能重卡、环卫、客车等场景应用,打造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
拓展国际合作“新市场”。谋划中外国际合作产业园,加速中新、中加、中非、中泰等国际合作交流步伐,推进跨境电商园区建设;面向欧洲、日韩等国家,争取导入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领域外资项目,有效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及东盟等地区,引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推动起步区成为黄河流域合作投资首选地。
让资金要素“活”起来
“截至7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年累计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71%,位居全市首位,其中税收占比95.7%,实现财政资金有效供给。”起步区财政金融部副部长苏德民介绍,起步区通过资金要素助力高质量发展。
例如,高标准推进财源量增质优。聚焦产业培育财源,着力引进重点财源,广泛涵养税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做大自身财政规模;聚焦融资有序开展,推动重点项目融资落地,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及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全力保障城中村项目征拆和安置房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确保“两年三节点”建设攻坚目标完成。
高质量拓宽金融服务半径。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加强政银企合作,通过打造“金融会客厅”、举办金融赋能人才(企业)对接会、落实落地金融支持政策、推广使用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等方式,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优化科创金融区产业发展,坚持“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模式,打造高质量金融产业集聚区;优化数字赋能金融能力,统筹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助力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数字人民币集聚区。
高起点推动资金质效齐升。推进事前评估与预算评审融合落地,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推动节本增效,实现向“绩效要财力”的管理目标。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管委会财政金融部推进财源建设稳进提质。做大收入“蛋糕”,提升财源规模,构建基础稳固、结构优化的财源体系,畅通保障发展的“源头活水”,确保税收颗粒归仓,努力构建“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为了筹措资金,管委会财政金融部着力完善跨层级、跨部门的财源建设机制,同向聚力、同频共振,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攻坚合力。开拓多渠道筹资模式,运用专项债、政策性专项借款、市场化融资等方式,有效保障了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上半年,我们实现重点保障精准有力。打好‘铁算盘’,过好‘紧日子’,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苏德民说,在城中村改造上,建立以融资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策划工作机制,总投资609亿元的14个项目已全部纳入住建部城中村改造项目库,共涉及92个村居、2.3万户、7.4万人;截至目前,城中村入库项目总投资额、银行授信额度居全市首位。
此外,起步区综合运用多种筹资方式,为域内产业提供高标准、全方位的配套设施。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产业园、绿色循环产业园等多个高质量产业聚集园区。
今年上半年,起步区举办“鹊华观澜会·金融专场”活动,打开了金融机构“朋友圈”,与23家金融机构搭建了政银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在金融资源富集地区举办招商推介会,打造高质量金融机构交流平台,形成以商招商的“连锁效应”,助力起步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省、市、区三级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的百亿黄河母基金成立以来,推动5只子基金落地起步区,总规模22.7亿元,起步区域内已累计注册成立了认缴规模近300亿元的26家基金,逐步释放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举办“鹊华观澜会·黄河母基金招商专场”活动,利用基金招商吸引产业项目落地,推荐多个新优产业项目奔赴起步区,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助力打开发展新空间、集聚腾飞新动能。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起步区还以国有资本引领突破性创新。获批山东省国资委认定的“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国资国企监管效能,探索符合起步区国资国企特点的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路径。
2024年是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目标的冲刺之年,起步区管委会各部门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让未来产业成为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