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鲁南经济圈产业协作长三角的“触角”再延伸。9月3日,以“拥抱长三角·携手新鲁南”为主题的山东(鲁南经济圈)对接长三角重点产业协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经济导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稀土永磁新材料生产基地等12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143.8亿元。会上还集中推介了济宁、临沂、枣庄、菏泽四市的335个项目,涵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平台支撑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5800亿元。
山东2996个配套项目集中推介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推介会。来自长三角和鲁南四市的150余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话发展。
山东正在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推介会上,聚焦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集中推介了全省2996个配套项目,总投资额7.4万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23个。孙爱军介绍,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嫁接高端技术、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的潜力巨大,山东与长三角在多个产业领域契合度高,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前景广阔。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处处长王小伶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开辟绿色通道,为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全流程服务。
上海市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辉表示,上海市山东商会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山东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沪鲁两地产业对接,带领更多长三角企业家了解山东、选择山东、投资山东。
“南大门”主动敞开
由济宁、临沂、枣庄、菏泽四市组成的鲁南经济圈,是山东聚焦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而谋划布局的三大经济圈之一,亦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南大门”。
鲁南四市主动敞开“南大门”,频频走进长三角推介、招商引资。
今年6月24日,临沂(长三角)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上共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533.9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医养健康等多个领域。签约项目中,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9个,以及新材料类项目12个、智能制造类项目9个、新能源产业类项目4个。临沂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人力资源输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产业转移大后方、技术资本承接地。
今年4月,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率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活动,并参加滕州机床产业暨新产品(上海)推介会。在这次推介会上,枣庄市共签约项目12个,其中机床和高端装备产业项目8个、投资额51.35亿元。
2月,济宁市走进杭州举行了长三角产业招商推介会暨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浙江省济宁商会会长寇天虎、安徽亚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宁分别致辞,表达了与济宁合作的意愿和信心,123个合作项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进行了签约。
2月,菏泽市委书记张伦、市长李春英率队到长三角地区无锡市、苏州市(太仓市)、常州市、泰州市四市考察学习,问路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
鲁南四市按下“加速键”
鲁南四市与长三角地域相连、经济互补,多年来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合作协作,是山东对接长三角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在山东(鲁南经济圈)对接长三角重点产业协作推介会上,四市先后介绍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分别围绕内河航运、食品文旅、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了重点推介。
其中,济宁立足自身对接长三角的优势和禀赋,重点推介了总投资1613亿元的重点项目95个,签约长三角落地项目3个。在济宁金乡县,一座新材料产业园正加速崛起。“我们在长三角地区从事高分子材料行业20多年,这次被济宁的营商环境和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签约新项目占地128亩、总投资达12亿元。”南京中泰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东说。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孟凡璋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拓展与长三角融入度,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集中精力做好山东党政代表团“苏浙沪”之行的“后半篇文章”。
据了解,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山东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鲁南四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和功能链接,持续推动相互赋能、相向发展,为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宁德时代济宁基地项目负责人张金菊、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司俊宣在这次推介会上,分别代表落地鲁南企业和长三角合作企业发言。他们表示,山东发展势头强劲、比较优势明显、营商环境良好、发展商机巨大,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山东特别是鲁南四市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挖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更好地为山东和鲁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同期声丨鲁南经济圈优势产业集群如何打造
根据《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鲁南经济圈将统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布局。支持临沂壮大发展以工程机械及农机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为主的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生物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集群。支持济宁加快发展高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绿色造纸、工程机械及农机装备、新医药等产业集群。支持枣庄重点打造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水泥、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加工、煤电等传统产业。支持菏泽全流程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高品质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优势突出、相互支撑、集约发展的“231”特色产业体系。
携手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四市以做强石油化工、做大煤炭化工、做优精细化工为重点,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延伸高端化工产业链;以“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品牌塑造”为方向,加快建设纺织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自主服装品牌,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终端产品比重;以品牌培育、招引龙头、规模发展、延展链条为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向高端食品、安全食品、生态食品、健康食品方向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完善造纸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档纸产品,推动绿色造纸向高级精深型转变,提高绿色造纸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
共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服务、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信息产业特色园区,构建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为动力,提升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推进整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级,加快实现产业链协同、专业化整合;围绕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建设一批特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培育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加快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打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导报记者 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