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抢抓跨区域协同机遇,锚定新质生产力……山东16市亮出“蓝图2025”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1-14 9:08:43  

岁末年初,山东各市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陆续召开,各个城市纷纷明确了未来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

从山东各市的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中,也可以窥见山东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方向。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山东各市的经济工作会议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来看一下城市对于区域发展的表述。

对于2024年以来的工作,济南表示,强省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新的成效。

青岛表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于2025年经济工作,青岛还提出,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烟台则锚定“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当下,山东的区域经济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头部阵营”实现新突破,济南、青岛、烟台三个万亿级城市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省内加快构建“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发展格局。

作为新晋的“万亿之城”,烟台正积极寻求融入更广阔的战略框架中的机会,并将目光瞄向了环渤海地区。

朝着“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是烟台加快步伐寻求的新发展定位。《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将烟台2035年发展目标明确为“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

从各市的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山东其他不少城市也明确强调了自身的区域定位。

日照将区域发展的一大着力点放在推动港产城融合上。日照强调,抢抓省政府出台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意见的重大机遇,全力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聚焦临港制造业和服务业深耕细作,持续推进“强港、兴产、活城”。

东营提出,持续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两大战略”。

济宁则聚焦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定位。该市还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迈向万亿级,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五个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山东一些城市的经济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东营提到,2024年,全市经济持续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营2024年展现出亮眼的增长势头,从山东16市前三季度GDP增速看,东营居首位。

滨州也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2024年,全市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滨州工业同样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该市2024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连续8个月居全省首位。

枣庄提到,2024年1—11月全市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其中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特别是GDP增长6.2%、连续11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区域协同发展,是多个城市的发展重点。一些城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

对于2025年经济工作,枣庄强调,瞄准区域协同集中攻坚,积极促进均衡融合发展。聚焦“外拓空间、内提品质”,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

聊城、德州则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跨区域协同机遇。

聊城强调,把提升城市能级作为战略要务,在区域协同融通上提质增效。加快融入重大区域战略,抓好鲁豫毗邻地区合作事项落地,主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

德州明确提出,抓紧抓实服务融入重大战略。抓好融入京津冀重大专项。抓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实,加力推进全域水系连通重点水利工程。积极对接省级发展战略。

德州还明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尤其强调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深度对接。

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聚焦用力。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的战略协作。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未来在区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区域之间的互动,加强人流、物流、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支撑,这可能会成为下一步山东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除了区域定位,从山东各市的经济工作会议中还可以看出,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也是高频词。

工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从各市会议的表述来看,工业、制造业依然是主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数字赋能”等都成了关键词。

比如,济南强调,坚持强工业兴产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力突破;坚持促转型增效能,在加快数字济南建设上塑强优势。

烟台强调,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数字赋能做优智能制造,精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样注重工业经济的还有潍坊。潍坊提出,突出工业支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跃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培强新兴未来产业,壮大优质企业方阵,推动链群协同发展,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滨州强调,在产业升级上加力提效,要锚定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强产业集群集聚,加强数实深度融合,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加强服务业补短提升,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济宁同样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菏泽要求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培育,加力提速新型工业化,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聊城表示,推动制造业扩量提质,抓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狠抓产业升级、企业培育、数字赋能,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谋划建设新质生产力产业园。

在深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也是发展的关键词。

比如淄博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战新产业集群提升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启动专精特新扩量提质三年行动,积极做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文章。推动石油化工、建材等产能优化整合,做优做强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差异化、高价值产品,实现产业转型新突破。

不少城市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在培育新兴产业上,青岛明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用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抓好崂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科技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规划建设青岛科创大走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青岛提出,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绿色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加强项目招引建设,抓好要素保障支撑,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打造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

日照则表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加劲发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钢铁、粮油、化工、汽车、浆纸传统优势产业“有中生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做大育强”,着力构建“5+3+2”现代产业体系。

德州、聊城、泰安等城市也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德州明确表示抓紧抓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聊城则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支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提质增效;泰安强调,更加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