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公司
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山东创新集团“豪奖”员工200辆车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1-15 14:38:23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表示,2024年是企业发展史上极其不易、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满载收获、成果丰硕、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连续8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位列第330位;连续12年入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2024年位列第17位。这一年,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多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表彰大会的颁奖环节,公司发放了200辆“标兵车”,这些被称为“标兵车”的新能源汽车均为奇瑞集团生产的奇瑞iCAR。汽车之家网站显示,2024款奇瑞iCAR的售价在10.98万元到16.98万元之间不等。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2024年度,山东创新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利税突破6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力争跨入世界500强行列

作为国内铝合金材料生产与研发的领军企业,山东创新集团早在2022年就设立了“标兵车”这一奖项,通过奖励新能源车的方式,激励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奋斗、在不同岗位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该奖项设立三年来,累计发放新能源车330辆,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

资料显示,山东创新集团于2013年8月成立,总部位于滨州邹平,是一家处于魏桥集团产业链下游的重要铝材加工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创新新材(600361.SH)。

根据企查查提供的信息,山东创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为崔立新,持股比例为71.82%,其出生于1969年,为各大财富榜单的常客。

据介绍,2024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山东创新集团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企业保持了更可持续、更加健康、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势头。

崔立新表示,目前,山东创新集团已开启“第三个十年”的发展之路,企业将在“第三个十年”期间,瞄准高强高韧铝合金、3C电子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高强超导线缆、再生铝五条赛道,大力实施人才转型、产品转型、能源转型和资本转型,力争跨入世界500强行列,建成世界级绿色铝产业集团。

二十多年间,山东创新集团从一家不足百人的小作坊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区域性公司,进而再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综合类企业集团,现如今已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均有业务布局的跨国公司。

“山东创新集团豪奖员工200辆奇瑞新能源车,不仅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也是该公司实力的体现。这种奖励机制不仅激励了员工士气,也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邹平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旗下创新新材业绩亮眼

据悉,山东创新集团主要生产经营铝合金高端棒材、板材、线材、型材、汽车轮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汽车、工业产品、电子、电力、建筑、装饰、医药包装等领域,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与研发基地之一。其开发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10月底,山东创新集团旗下创新新材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已全面进入汽车轻量化型材领域,成长为一家顶级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供应商。公司产品主要集中在门槛梁、防撞梁、电池箱体和热交换系统等,现已通过了ASI、UL等第三方认证和博世、湖北三环锻造、日本琦玉、日本霓达摩尔等客户认证,新进入奥迪、小米、吉利等知名汽车品牌供应商序列。

截至目前,创新新材已成为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汽车、蔚来、奇瑞等诸多国内外头部汽车品牌供应商,并迅速跻身国内汽车轻量化型材头部供应商序列。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转向附加值更高、技术壁垒更高的高端精密加工,提升优势高端产品供应能力,保持公司在3C消费电子、汽车轻量化等高端铝合金材料赛道的优势,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该公司在越南投资1.93亿美元开展3C消费电子型材等项目,建设全球性3C消费电子型材供应链工厂,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中,部分产线2024年底陆续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供货能力将拓展至全球,将为全球核心客户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高质量产品。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创新新材实现营业收入595.36亿元,同比增长11.34%,主要因为铝价比上年同期上涨,型材、铝杆线缆的收入增加;实现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7.91亿元,同比增长10.06%;实现扣非后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18.16%。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4亿元,同比增长856.97%,主要因为公司加强产品去库存,存货下降,同时加强现金流管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逐步改善。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