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外贸持续提升,进出口达3.38万亿元、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年的外贸数据尤为亮眼。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山东外贸“高分”背后是内陆港的密集落地,是外贸航线的不断新增,是陆海联动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有力探索。
“2024年,济南海关辖区的内陆港合计发运货物47.6万标箱,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物流集聚效应。”山东省两会期间,济南海关党委书记、关长刘卫委员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
“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
内陆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城市设立的支线港口和物流平台。2024年12月31日上午,泰山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在新泰市正式启用。
山东安琪尔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文介绍,“以前公司的货物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到海运港口出口,有时因为申报、查验问题需要到异地办理手续,不仅增加了费用,还耽搁了时间。自从‘家门口’设立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企业可直接完成一站式报关、查验等所有海关手续,通过铁路运到口岸直接出境,通关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出海口’就在‘家门口’。”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泰山内陆港项目是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的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主体项目,由山东岳华能源集团和长鑫物流集团联合出资,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合作经营,已建成铁路专用线4条、集装箱堆场20万平方米、静态货物总存储能力140万吨。
图为济南海关所属德州海关关员正在对班列进行监管,通讯员 吴旭东拍摄
“泰山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为泰安及周边地区国际贸易开辟了物流新通道、新途径,助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更好拓展国际市场,形成泰安乃至鲁中地区新的外贸增长极。”刘卫表示,海运出口货物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报关后直通港口前沿出口,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通关成本、时间成本,减少了口岸和港口堆存、滞期等费用。
据了解,为了支持内陆港建设,济南海关制定了《支持内陆港进一步发展的十条措施》,“布点、牵线、拓面”综合施策,赋予其海关政策优势和通关监管便利,支持内陆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济南海关已在聊城临清、德州平原、泰安新泰三个内陆港增设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了内陆港监管作业场所全覆盖。
内陆港“出海”降本增效
2024年11月25日,德州(平原)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顺利通关。该批货物为520件热镀锌水箱、共3个标箱,货值35.46万元,在德州(平原)国际陆港“一站式”海关申报放行后,直抵黄岛港装船出口尼日利亚。
这个场站由德州市平原县政府和济铁陆港集团联合投资修建,通过济南海关验收审批后正式获得场所运营代码,启用后将逐步具备港口前移、就地办单、集拼集运、还箱中转、保税物流、产业聚集“六大功能”,吸引德州周边地区更多企业前来办理货物进出口业务,提升德州市的外贸发展水平。
货物从内陆港直接运抵码头装船出海,减少集装箱在港口堆存时间,实现了降本增效。山东恒源物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算了一笔账,在内陆港“一站式”通关,可为每个集装箱节省300元至500元的成本、节约2至5天通关时间,直接降低通关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内河航运吞吐量超过1.2亿吨,内陆港达到51个。”
从51个内陆港的分布来看,山东省内共16个;省外在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山西太原、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山东还设立了35个内陆港,形成了“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
“这些内陆港是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引擎,实现了地方企业、海关、铁路的深度融合,支撑山东外贸向好。”刘卫表示,济南海关通过支持“内陆港+服务拓展”,助推港产城融合发展。
下一步,济南海关将持续推出个性化的服务举措,助力物流产业延伸。以“关企直通车”及时呼应重点行业、制造业发展需要,借力“通道经济”打通“产业经济”,进一步激发外贸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内陆港增加保税仓库功能,支持内陆港培育集合物流仓储、集装箱周转、供应链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助力打造以内陆港为平台、功能丰富的“集结中心”。
外贸航线拉近山东与世界距离
港口是外贸进出口的前沿阵地,是外贸的“晴雨表”。如果说内陆港是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起点,那外贸航线就是一条“主动脉”,每开辟一条外贸航线,就拉近了山东与全球经济体的距离,给山东外贸带来更多机会。

1月17日,山东港口集团渤海湾港潍坊港区21#泊位的“海兴达”轮完成了4400吨葡萄糖作业,港口工人们裹着厚重棉衣解开缆绳,为其离泊做最后准备。
潍坊港区总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殷孟方说,“这是今年潍坊港区的第32艘外贸船,从去年开始港口的外贸船舶就应接不暇。”

渤海湾港下属的潍坊、东营、滨州三地港口自然条件有限,吃水受限,由于外贸船舶多为大型船舶,本不具备开辟外贸航线的自然优势,但去年渤海湾港外贸吞吐量突破1800万吨,同比增长130%。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在山东港口集团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战略带动下,渤海湾港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携手兄弟港口重点打造了6个供应链综合服务项目。其中,依托腹地造纸产业、物流通道、航运资源,构建以山东港口为核心,集原材料供应、全程物流、金融服务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高效、综合性“林木纸”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了外贸木片增量34万吨。此外,渤海湾港还打造了潍坊港区木片进口、件杂货出口的“潍坊—越南”双向通道,实现船舶的重来重回、腹地辐射范围的扩增以及各板块效能的最大化,助力“中国制造”快速直达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不止是潍坊港,2024年渤海湾港旗下的东营港区2个10万吨级泊位、滨州港区8#9#泊位都开启了常态化运营。滨州港区8#9#泊位主要服务于山东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和滨州市实体产业头号工程,这一项目是滨州临港化工园区内落地的首个百亿级项目。
滨州港区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张志敏介绍,“自泊位投产以来,我们立足LPG(液化石油气船)外贸航线全面挖掘供应链市场,2024年LPG完成148万吨,带动滨州港在前3季度一度列全国口岸外贸增幅第一位。”
外贸航线每新增一条,就让鲁企“出海”之路多一条。截至目前,山东港口集团20个主要港区航线总数达到357条,其中,外贸航线258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这些航线不仅连接了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和贸易中心,还通过内陆港和集装箱班列网络实现了与国内多个城市的紧密连接。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5年十项重点工作,围绕发展壮大现代海洋经济,提出“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新开外贸航线10条以上”“建强济南、青岛、临沂等综合交通枢纽,支持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建设,提速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4年12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加快完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赋能拓展快递出海新通道。刘卫表示,“内陆港和外贸航线叠加发力将为今年的‘双循环’带来更强支撑,牵引山东外贸实现‘稳中有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