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金改试验区创建、地方金融对标提升行动,强化‘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抓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实施上市培育‘十百千’计划。”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要部署,并对加强金融支持提出了要求,这为山东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围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优质后备资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山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家琰委员给出了建议。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在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家琰委员表示,目前山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如直接融资比例不高,占比还不到20%;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不充分,全省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目前仅有4家,约有55%的上市公司市值低于50亿元,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有待提升,头部基金少、带头企业数量少。“我省私募基金带头企业2400家左右,而苏浙粤均在6000家以上。”陈家琰委员调研的数据显示。
在陈家琰委员看来,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很好地支持了基建、房地产的增长需求;在科技驱动发展模式下,以传统现金流和偿还机制为基础的信贷融资方式与科创企业高研发投入、高风险、轻资产、低现金流的特征匹配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用好并购重组工具
强化上市梯队建设
针对山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陈家琰委员给出了三条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深入挖掘培育优质后备资源、强化上市梯队建设。
据介绍,在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方面,近年来,全省上市公司群体不断壮大,各地纷纷将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各类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山东上市公司传统产业占比高、龙头企业数量少,一些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发展压力。因此,利用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路径和方式。”
“建议金融、投资、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协作,把握证监会提出的‘并购六条’政策机遇,研究推出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举措。”陈家琰委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在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上,他建议:“围绕梳理重点产业上市链主企业名单强链补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支持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开展同行业上下游并购和吸收合并,提升产业集中度,对一些转型发展遇到困难的上市公司,支持其围绕产业升级追求第二增长曲线开展跨行业的并购,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研究设立省一级的并购基金,引入专业化、市场化的并购基金管理人,加强政府引导,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打造并购服务平台,协同发挥工业机构的专业职能,为并购重组提供需求挖掘、撮合交易、资产转让等全方位的服务。”
陈家琰委员表示,2024年以来,由于IPO阶段性收紧、上市标准提高以及部分企业业绩下滑的原因,再审企业数量减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山东辖区拟上市公司中,在审企业仅7家。各市报送的后备企业中,一半以上属于传统的制造业、农业、食品加工业类的行业,对接资本市场的难度比较大,所以上市后备资源的挖掘培育十分紧迫。
“当前,为了保持投融资一、二级市场平衡,企业发行上市的节奏相对比较慢,但推进上市工作不能断,以防在上市节奏加快时资源储备不足错失发展机遇。”陈家琰委员建议,要实施好上市公司“十百千”培育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上市资源,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挖掘培育力度。
切口:对标科技型企业精准发力
去年以来,在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监管基调下,沪深交易所采取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审查措施。未来监管将会更严,更加强化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更加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和持续经营能力,以确保拟上市公司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同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风险预警机制也会不断完善。
山东如何培育优质后备资源?陈家琰委员建议,首先要把握好政策导向。“当前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审核更加关注申报企业质量和科技含量,且优质企业境外上市的渠道畅通,可支持优质企业同时关注境外、境内两个市场,拓宽上市路径。”
其次,要提高监管部门识别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性,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对“独角兽”、实施进口替代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企业,以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的企业,多维度开展科技企业大摸排行动,以更新充实企业上市资源库。也要用市场眼光将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纳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名单和培育服务范围。
陈家琰委员建议,还要组织好上市强基固本活动,加快制定后备企业改制规范等,组织好针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投融资对接活动,发挥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导银行用好“科创企业+直投”“贷款+外部直投”等创新产品,服务后备企业市场扩大,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更好发挥后备企业的功能。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