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做好工信部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开展相关申报工作,以科技创新和标志性产品打造引领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清洁氢产业创新发展,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清洁氢揭榜挂帅任务榜单》(下称《绿氢榜单》)随文件同步印发。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绿氢榜单》中“低成本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堆”等技术产品,涵盖了氢的制—储—输—用一整条产业。可以想见,随着未来相关揭榜任务顺利完成,山东整个氢能产业都将迎来绿色清洁技术突破。
据了解,此次揭榜任务是面向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清洁氢3个未来产业,布局一批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具体而言,在量子科技领域,是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3大方向,推动量子技术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而在原子级制造领域,围绕原子级制造工艺仿真、原子级加工、构筑和检测等4大方向,预期产出高效团簇离子束原子级抛光装备、200—3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等系列加工、检测装备,原子级金属粉体、原子级精度X射线反射镜等系列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洁氢领域,众所周知,目前的氢资源按照生产方式可粗分为“灰氢”和“绿氢”,前者是化石能源或盐化工制备,制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碳排放,所以叫做“灰氢”。与之相对的则是“绿氢”,因为是清洁能源制氢,生产过程不直接产生碳排放,所以被称为“绿氢”或“清洁氢”。
山东是清洁能源大省,累计光伏装机约73吉瓦,位列全国第一,风电装机位列全国第五。与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量相对应的,是储能设施的相对不足,以至于在非用电高峰时段,清洁能源发出的电力只能白白浪费。而通过清洁能源发电制氢,将氢气存储起来,这种储能方式被认为在能量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具有突出优势。
清洁氢领域的揭榜任务,围绕制取、存储与转储、输运与配给、动力与物料利用4大方向,希望研究形成一批清洁氢制—储—输—用成套技术与装备,推动清洁氢在交通、冶金、化工等领域应用落地。比如上文提到的“低成本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堆”就是面向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相关需求;而“纤维缠绕金属内胆高压气氢储氢容器”则是面向固定式储氢容器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需求;还有“氢冶金高温氢气安全控制系统”等,的确是“制—储—输—用”一应俱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认为,制氢是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储能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随着《绿氢榜单》中的相关任务顺利完成,制氢储能的阶段性技术短板将得以补齐,清洁氢能源的应用有望得到推广,助力山东“双碳”目标的实现。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