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公司
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荣昌生物遇上“坎”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2-10 14:22:03  

荣昌生物(688331.SH)2月6日晚间公告称,何如意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及首席战略官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荣昌生物原有的核心技术人员为房健民(CEO)、何如意(前首席医学官/首席战略官)、傅道田(前总裁)三人。但自2023年起,核心成员陆续离职:傅道田于2023年5月离职,此前负责新药临床前研发及生产运营管理;何如意2024年8月职务从首席医学官调整为首席战略官,不再担任高级管理人员。2025年2月6日,何如意辞去所有职务。

至此,公司原核心技术人员仅剩房健民一人。

薪酬大幅下降

在近年来大热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赛道中,荣昌生物曾经是领跑的明星公司,公司旗下核心产品之一的维迪西妥单抗曾创下过单款药物海外授权的纪录。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抗体药物偶联物、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2020年11月于港交所上市,被称为“ADC第一股”,2022年又在科创板上市。

IPO之初,荣昌生物曾因阵容豪华的明星管理团队备受瞩目。有媒体报道称,荣昌生物重金引入傅道田、何如意及李嘉等多名高级别专业管理人才,他们为荣昌生物的一步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房健民,是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2011年4月加入荣昌生物,担任荣昌生物美国董事,目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核心技术人员、总经理、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管理、业务与战略规划,并全面负责公司药物研发工作。

何如意拥有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霍华德大学内科医学博士学位,2020年5月起担任荣昌生物执行董事、首席医学官兼临床研究主管,主要负责公司的临床需求、医学支持、临床药理、注册合规、药物安全警戒、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工作。

傅道田拥有山东大学微生物学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曾在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健赞公司担任研发副总裁,后担任丽珠集团副总裁等职。2019年9月起担任荣昌生物总裁,主要负责公司的新药临床前研发、工艺开发、质量管理与药品生产运营管理等工作。

对于何如意的离职,荣昌生物方面表示,公司与何如意不存在涉及职务成果、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或潜在纠纷,后者离职不影响公司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完整性。目前,何如意所负责的工作已完成交接,公司生产经营与技术研发工作均正常开展,其离职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研发实力、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何如意是荣昌生物的关键人物,曾主导临床研发及全球注册战略,其离职引发广泛关注。财报信息显示,何如意的薪酬曾在2022年达到2604万元,仅比CEO房健民少50万元。2023年,何如意的薪酬大幅下降至772万元,同期公司其他高管也纷纷降薪。”知情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未来,何如意或将加入另一家药企。

公司减亏力度有限

尽管核心团队变动可能引发外界对公司研发连续性的担忧,但荣昌生物通过强调团队协作、稳定研发投入及推进商业化进展,试图向外界传递信心。

“长期来看,其发展仍取决于创新管线的落地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华北地区一家券商的业务经理郝庆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值得注意的是,荣昌生物在研发上的高投入正在持续消耗现金流。即使先后在港股、科创板募资超60亿元,但近5年来公司研发开支和各项费用持续消耗现金流约80亿元,公司截至2023年末的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也仅剩7.27亿元。而国内创新药领域何时回暖还未可知,在此局面之下,荣昌生物也终于开始“降本增效”。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减少近百人。

从经营情况来看,最近5年来,荣昌生物除了在2021年实现盈利2.76亿元,其他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5年归母净利润共约亏损44亿元。

现金流将从何而来,依然是荣昌生物需要求解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定增计划尚未披露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公司的研发仍在持续烧钱,仅靠两款产品的商业化,难以缓解公司经营层面的压力。据2024年业绩预告,荣昌生物的减亏力度有限——2024年度,公司预计营收约17.15亿元,同比增加58%;归母净利润约亏损14.7亿元,同比减亏约3%。

荣昌生物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称,本期新药研发管线增加、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尤其是海外临床进展加快,导致研发投入增加。而公司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合计11.53亿元,同比增加34.43%。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