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谢卫振 通讯员 邱杨 朱新宇)去年以来,德城区进一步落实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服务质效,强化创新举措,优化生态环境,以金融“活水”浇灌助力辖区实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支撑 普惠金融“活”起来 搭建“线上+线下”银企综合对接平台,进一步打通政务数据、金融机构业务数据、企业融资数据通道,全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德城区依托金服大厅、金融伙伴系统线上平台,建设金融服务管家中心,该中心集金融政策推介、抢单匹配对接、评价反馈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金企匹配全流程线上完成,做到数据多跑路,银企少跑腿。创新打造“德惠融”金融服务品牌,全市率先推出“金融驿站”“金融网格”模式,结合街道社区网格化组织优势,汇集部门、金融机构、街道社区三方力量,织密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强化对接推进 金融供给“亮”起来 按照“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工作思路,优化部门协同、促进银企精准对接,持续提高金融供给多样性。该区建立健全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联动区直部门、镇街摸排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及时推送金融机构以便协调对接,“一企一策”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目前,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金融伙伴育苗行动、金融助力外资外贸企业融资等系列对接活动80余次,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30余项。印发《德城区深化金融伙伴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实施“育苗、培优、夯基、成荫、护林”五大工程,对重点项目、高成长性科创企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等分类精准服务,采取配备辅导银行、匹配金融伙伴团队等方式,开展“一对一”辅导服务。 政策赋能聚合 金融要素“动”起来 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工具,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大对不同经营主体的分类支持。以“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活动为载体,建立“融资项目应纳尽纳、入库项目应批尽批、授信项目应放尽放”工作体系,发挥政金企协同、省市区三级联动作用,将全区118个企业、项目纳入“三应三尽”清单,通过信贷前后台配合、并联审核审批机制,推动投放资金42.68亿元。汇聚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引导基金等金融力量,完善融资闭环服务,释放“财政+金融”政策叠加效应,破解融资难贵慢困境。推动成立德创未来创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8000余万元,累计投资1.5亿元。引导财信担保创新组合式融资担保模式,深化与德州银行等银行机构“政银担企”合作,去年提供担保支持2.4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