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不但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影片爆火的同时,也带火了《哪吒2》IP的各类周边产品,尤其是手办和盲盒,市场上更是“一吒难求”。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济南世贸和印象城的两家泡泡玛特门店,从店员处了解到,目前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均无哪吒盲盒现货。有购买意向的顾客可进行线上预约,公司将依据线上预约情况,于6月中下旬左右发货。印象城店员工还向记者透露,不止哪吒盲盒系列产品,其他哪吒、敖丙相关产品也全部售罄。近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顾客进店或通过电话咨询哪吒盲盒的情况。
作为潮玩行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泡泡玛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再次成功捕获爆款IP。
河南小伙打造的潮玩巨头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出生于河南。2010年,他用积攒的25万元在北京中关村开设了第一家泡泡玛特门店。两年后,王宁获得200万元投资,随后将公司业务聚焦于潮流玩具领域,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2020年12月,泡泡玛特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潮玩行业领军企业。
消费者喜爱并购买潮玩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IP,这也是潮玩产业发展的关键。潮玩是拥有独立IP且具潮流属性的玩具,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融入艺术、动漫、绘画等多元元素理念,其种类涵盖盲盒、手办、BJD(球型关节人偶)和艺术玩具等。
2015年,在潮流百货市场下行的形势下,泡泡玛特果断转型,推出Molly、Pucky两大爆款IP,迅速打开市场。2016年,公司与设计师Kenn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面向粉丝的潮流玩具——Molly Zodiac星座系列潮流公仔,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2018年,公司开始拓展海外渠道,逐步走向海外市场。2021年,公司新增共鸣工作室、POPMART LAND主题乐园、INNERFLOW艺术机构等新业务板块,同时高端潮玩MEGA也取得重大突破。
国信证券研究团队指出,2015年至2023年,我国潮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潮玩产业规模从63亿元增长至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计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增长至1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中国潮玩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中CR5(行业前五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占比不到25%,泡泡玛特市场占有率为8.5%,排名第一。
IP驱动营收、股价双飙升
公开财务资料显示,泡泡玛特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44.91亿元、46.17亿元、63.01亿元,经营溢利分别为11.05亿元、5.83亿元、12.31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5.58亿元,同比增长62%;经营溢利11.26 亿元,同比增长109.5%。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20%—125%,其中中国内地收益同比增长55%—60%,港澳台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40%—445%。
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庞大的IP矩阵及强大的变现能力。从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看,公司上架的精选IP就有39个,覆盖绝大部分市场热门IP。同时,公司在发掘IP和将其商业化上,动作迅速。以此次哪吒IP爆火为例,泡泡玛特反应迅速,设计并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盲盒,成功把握住了这一市场机遇。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陈筱、李芓漪指出,《哪吒2》IP衍生品的SKU(库存保有单位)数量多达50余款,销售额有望达数十亿元。据统计,在全网主流电商渠道上,泡泡玛特出品的IP盲盒累计销售超25万件。由于用户下单1个或 1盒8个均算作1件,所以该盲盒销售额区间在0.18亿元—1.38 亿元之间。
哪吒IP不仅带来了销售增长,在资本市场上也推动了泡泡玛特股价持续攀升。受影片热度及联名手办热销影响,泡泡玛特股价创下新高。自1月29日《哪吒2》上映以来,泡泡玛特累计涨幅17.87%。截至2月14日收盘,公司股价大涨7.26%,报收110.8港元 / 股,创历史新高,公司市值也达到1488亿港元。
回顾泡泡玛特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可以发现,公司股价与产品IP生命周期紧密相关。2021年,公司刚上市不久,黑暗系IP SKULLPANDA上线即火爆,推动公司股价上涨,当时公司业绩增速较快且为盲盒行业龙头。2022 年,受疫情影响以及 SKULLPANDA、MOLLY增速放缓,公司股价回落。尽管 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迅速,但国内店效增长乏力,公司股价未有明显变化。2024年,LABUBU在海外爆火拉动出海高增长和国内店效增长,公司业绩亮眼,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公司股价涨幅超3倍。2025年,泡泡玛特再次获得哪吒这一“爆款密码”,公司发展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赵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