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研发费用率连续3年低于3% “独角兽”福建德尔“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疑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2-20 16:31:55  

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建德尔”)作为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其IPO进程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福建德尔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详细解答了上交所关于实际控制人认定、核心技术竞争力、募投项目合理性及存货管理等关键问题。

报告期盈利连续大幅下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报告期内,福建德尔业绩出现连续大幅下滑财务数据暴露了其核心业务的风险。2021—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03亿元降至0.64亿元,2023年扣非净利润更是降至3573.55万元,同比降幅达80.6%。公司毛利率亦从2021年的41.46%下滑至2023年的16.79%,2024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17.73%。

 

福建德尔业绩滑坡主要源自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的拖累。作为公司收入占比曾达38%的核心板块,六氟磷酸锂价格因行业产能过剩在2022—2024年暴跌,叠加福建天甫湿电子化学品项目投产后的高额折旧摊销,导致新能源电池板块收入占比降至4.28%。尽管公司强调半导体材料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50%)的扩张将缓解压力,但短期内新能源板块的“失速”仍对整体盈利构成威胁。

福建德尔相关负责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板块业务下滑的影响已逐步被其他业务板块的增长所抵消。目前,作为电子材料应用的特种气体和湿电子化学品业务收入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起,随着后续新建电子化学品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公司电子材料相关业务的收入及占比得到进一步增长,有效抵消了六氟磷酸锂产品波动带来的短期影响,结合下游应用领域市场持续向好、公司新增投产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市场拓展持续加快推进等多因素推动,公司业绩将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研发费用率连续3年不到3%,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福建德尔是国内唯一实现一氟甲烷和三氟甲烷自主合成且精馏纯化为电子级产品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尽管福建德尔以“硬科技独角兽”自居,但其研发投入强度备受质疑。公司研发费用率(2.39%—2.8%)显著低于行业均值(4.83%—5.58%)。对此,公司解释称氟化工基础材料业务研发需求较低,且新能源板块研发投入因市场波动调整,但这一差异仍引发投资者对长期竞争力的担忧。

2021年至2024上半年,福建德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9%、1.84%、2.8%、2.55%,均没有达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率最低3%的要求。申报稿显示,公司“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申报稿中,福建德尔表示:“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已通过并于2024年12月4日进行公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尚未取得新换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在研发费用率明显不达标的情况下,不知公司是如何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福建德尔相关负责人经济导报记者回应,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标准是根据单体企业研发情况为标准进行评定,而招股书中所列示的研发费用率是根据集团合并报表口径下的统计数据,是集团整体的研发费用率,而非单体的研发费用率。同时,高新企业评定标准中认定的研发投入与财务报表核算口径的研发费用金额之间也在认定标准及口径不同,因此不能用财务核算口径的研发费用率来判定一家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因此,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电子特气板块,与发行人集团合并报表统计口径完全不同,以集团整体财务核算口径的研发费用率去衡量集团旗下各单体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定资格不能相互比较。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公司申报稿发现福建德尔描述的高新技术企业主体发行人并非发行人下属单体企业招股书信披是否准确有待查验

募集资金比原计划缩水35%

对于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福建德尔在问询回复函中明确表示,赖宗明、华祥斌、黄天梁三位实控人在公司经营决策方面保持一致行动,对公司的战略规划、产业布局、对外投融资、业绩持续稳定性、重要人事决定等方面具有决定性影响。报告期内,三位实控人在历次股东大会、董事会上对相关事项的表决意见均保持一致,未出现任何分歧。此外,公司还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实际控制权。尽管三位实控人合计持股仅35.06%,IPO后将进一步稀释,但一致行动协议的签署有效降低了控制权争夺的风险。

对于核心技术竞争力问题,福建德尔在问询回复函中详细阐述了其核心技术的国际领先性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依据。公司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等重大课题的技术研发积累,牵头制定了三氟化氯国家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评价。公司还通过技术查新确认了技术的新颖性,并获得了国家部委、省厅部门、行业协会等授予的诸多荣誉奖项。截至2024年9月30日,福建德尔已获得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271项、国外发明专利6项,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对于募投项目合理性问题,福建德尔原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30亿元,但最新招股书显示募资规模缩减至19.45亿元,缩水幅度达35%。发行人相关负责人本次募投项目是以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为基础,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环境变化、公司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经过审慎讨论研究后确定,是对现有业务的产能扩充,在巩固和提高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将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实施,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丰富公司的产品系列,提高公司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投项目变更履行相关合规程序符合监管机构要求。募投项目从7项缩减至3项,仅保留“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含氟半导体材料”及“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二期)”项目。

公司解释称,这一调整是为了“聚焦现有核心业务”,尤其是半导体材料领域。业内人士指出,募资缩减或与市场需求变化有关,原项目可能面临产能过剩风险;也有观点认为,此举是应对当前IPO审核趋紧的务实选择,通过聚焦“高协同性、短期收益可见”的项目提升过会概率。

面对业绩下滑和治理隐忧,福建德尔表示将通过持续加强研发创新,进一步拓展产品线,串联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和研究领域内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将继续聚焦半导体材料领域,尤其是电子级三氟化氯、三氟化氮等高纯特种气体的生产和研发,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