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6日,南京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请,案件编号分别为(2025)苏01破1号、3号和4号。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破产重整,但苏宁方面明确表示,此次重整属于“债务重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破产重整”。
根据公告,目前重整已进入债务申报阶段,债权人需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2025年4月2日召开。此次重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债务重组,盘活企业资产,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营,并保护员工和核心资产。
尽管苏宁相关人士称司法重整不是破产,A股上市公司苏宁易购(ST易购,002024.SZ)不受影响,但曾经的“苏宁帝国”已经辉煌不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苏宁帝国”兴衰史
2012年1月1日,苏宁易购宣布启用以“suning.com”为主体的新LOGO标识。
2012年4月,苏宁首个自动化仓库上线运行,将提升苏宁易购的订单处理能力,更好地推动苏宁易购的发展。
2012年4月23日,苏宁易购总部基地奠基,易购总部将成就苏宁成为世界级企业的重要平台。
2012年7月5日,苏宁易购召开开放平台战略发布暨供应商大会,加速苏宁去电器化的进程。
……
定位于线上综合电商平台的全新苏宁,走上台前。
张近东在线下战胜国美终于称王,雄姿英发,依赖手里大把资金和充裕的现金流全面布局,甚至不把京东放在眼里。
这一年,京东设立“打苏宁指挥部”,苏宁也组织了“平京战役”,价格战打得血雨腥风。
十多年过去了,京东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电商平台之一。
苏宁却渐行渐远。
公司最为“辉煌”的记录在2021年,2021年年报显示,苏宁易购亏损高达432.65亿元。在A股十年来的历史上,排名前三。
这十多年来,苏宁都经历了什么?
十年“卖卖卖”
2014年,苏宁易购卖了11家门店,实现营业外收入23.81亿。卖给谁了?一般人也不会接盘啊,卖给了母公司苏宁集团,然后租回来继续经营;
2015年,苏宁易购再次出手,卖掉14家门店,实现营业外收入13.88亿,租回来继续经营;卖掉PPTV,实现投资收益13.97亿;
2016年,公司卖掉6家仓储供应链,实现营业外收入5.1亿;卖掉北京京朝子公司,实现13亿投资收益;
2017年,卖掉一部分阿里巴巴股票,实现投资收益41亿……
2018年,再次卖掉阿里巴巴的股票,实现投资收益113亿……
2019年,公司手里股权卖得差不多了,于是卖掉了苏宁金服的股权,实现投资收益190多亿。
需要说明的是,苏宁金服是公司为数不多的“真”赚钱的业务。苏宁金服2016年实现净利润1000多万元,2017年更是突破5亿元。2019年,苏宁金服销售额50.5亿元,毛利率超过80%,净利润11.1亿元。
2018年12月29日,年报出具前两天,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拆分苏宁金服。经过新一轮增资扩股后,苏宁金服不再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苏宁易购所持的股权从50.1%变为41.154%。
公司的经营风格和一些职业游戏玩家类似,先“养号”,等养肥了再卖掉获取收益。早期公司通过出售一些实体门店来实现盈利,随着胃口越来越大,公司不得不靠拆分出子公司,重组做大估值再出售股权,来不断地实现新的盈利目标。
2021年3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西藏信托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通过信托计划持有该公司股份),拟将合计23%的股份转让给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鲲鹏资本指定投资主体。
该项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没有实控人,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鲲鹏资本、深国际和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19.99%、16.38%、15%、8%和5.45%。
最终,苏宁把自己卖了,张近东也退出了权力中心,成为名誉董事长。
2024年3月8日,苏宁易购(证券简称已变为“ST易购”)发布公告,收到股东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的通知——淘宝中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所持有ST易购18.6亿股股份(约占ST易购股份总数的19.99%)全部转让给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灏月的大股东依然是淘宝(中国),因此本次股权转让本质上是淘宝的“左手转右手”。
苏宁易购的盈利实质
2014年以来,苏宁易购财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主营业务收入小于主营业务成本。这也意味着,公司核心业务是不盈利的。
而账面盈利的原因,正是这些“卖身”业务带来的与经营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
对于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有严格的统计标准,比如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等项目,均视同非经常性损益。
在2018年的年报里,苏宁易购罗列非主营业务分析的时候,投资收益一栏,加了这么一行备注:基于现金管理而产生的投资收益具有可续性。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开展投资理财以提高资金收益,对投资收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苏宁易购并非从事投资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核心业务是零售,零售企业的投资收益必然是非经常性损益,但是公司却用“具有可持续性”来迷惑投资者。
况且,2018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是来自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这就更是误导了。基于现金管理的投资收益又是什么呢?原来是拖欠供应商的货款。
通过拉长账期,拿供应商的货款去理财,获取的投资收益在年报里标记为具有可持续性,试图引导投资者认为这是经常性损益。
苏宁易购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盈利5亿—7亿元,看似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亏损12亿—14.5亿元,尽管实现了减亏,但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和近十年来的“财技”相似,公司2024年的盈利也是靠的非经常性损益——公司通过资产处置、债务化解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带来收益约18亿—20亿元,从而顺利扭亏为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