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21日0时0分,《哪吒2》票房已突破125亿元。此前,在上映的第21天,《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同时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名。
这是中国动漫的新起点,更是中国电影的新高度。这既是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场电影工业化的突围——电影业是文化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哪吒2》的成功是中国电影工业握指成拳、向新而行的结果。
《哪吒2》打动全球观众、让古老神话焕发新生的不仅是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更是创意背后先进技术的亮剑。
为呈现最真实的动态效果,飘动的植物、扩散的烟雾、受冲击后的植物摆动幅度……《哪吒2》中的每一处特效,都经过物理模拟;“虚空裂口”“万鳞甲战场”等很多场景,都经过高精度粒子解算和动态渲染。申公豹的金属铠甲随形变产生1080块鳞片动态重组,敖丙的万龙甲在战斗中迸发230万片独立动画龙鳞,“乾坤流体引擎”“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研发技术实现突破……
最值得一提的是其“联邦制”的协作模式。作为彩条屋这一模式的工业化样本,《哪吒2》通过138家团队的模块化协同、37项专利技术的集成,各公司从流程到内容配合默契高效,分工精细化程度显著提升;制作规模和投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事实上,这种协作制作模式在2019年问世的《哪吒1》中就有体现,其特效工作采用了彩条屋主导的协作模式,联合全国几十家动画公司共同完成,全片制作实际参与人数多达1600人。鲁企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就参与了制作。
《哪吒2》更是将这种分工协作模式运用到了极致。它的成功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一次成功,标志着中国动漫由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体系的转型进一步成熟,其在实现了艺术品质飞跃的同时,更实现了制作效率的提升。
比如,引入虚幻引擎5的Nanite技术,将渲染效率提升了300%;借助追光动画的“伏羲”AI渲染系统,制作效率提升了4倍,同时成本降低了37%;Base Media与天工异彩两家特效公司则通过AI技术革新了特效制作流程,以智能算法替代传统动作捕捉,将制作周期缩短了60%。
《哪吒2》的大火让整个行业看到了优质动漫电影的巨大市场潜力,有望带动更多资本投入,国漫崛起未来可期。(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