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国货美妆品牌“林清轩”,近日完成了企业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企查查的信息显示,2月10日,“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称变更,变更后名为“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清轩”)。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孙来春的职务调整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2020年,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在受访时曾表示,林清轩在未来5年要拥抱资本市场,在国内主板上市。
那么,林清轩此番变更企业类型,是否意味着公司拟冲刺上市?董事长孙来春的职务调整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出于何种考量?2月22日,经济导报记者通过邮件、电话形式联系林清轩,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创始人曾“炮轰”香奈儿
林清轩成立于2003年,作为早期的国货品牌,林清轩深度洞察当代消费者的护肤需求及护肤场景,通过原料科技创新及皮肤仿生技术、水感透气配方技术等专利技术的引进,推动配方、成分、功效、肤感等不断升级。2014年推出第一代山茶花精华油,2017年推出第二代,2020年上线第三代,2022年发布第四代,大致每三年一迭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用户。林清轩开辟的这一新赛道,也将山茶花精华油这个品类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某种程度上,孙来春可以被视为林清轩的“流量密码”。2022年初,孙来春“炮轰”香奈儿,就为林清轩引发了一大波关注度。“这是林清轩创业以来,受到的最猛烈进攻。”当时,孙来春微博发文表示,林清轩将面临一场山茶花保卫战,事关林清轩生死,“我们都准备和我尊重的世界强敌作战。”不过,香奈儿始终没有任何回应,林清轩也没有进一步提起诉讼等行动。
据悉,2022年1月,孙来春发微博称,法国品牌香奈儿进军红山茶护肤品赛道,令林清轩面临考验。他表示,林清轩专注中国红山茶护肤科技十余年,而香奈儿是历史典藏的奢侈品,以白色茶花为其美学象征和品牌宣扬,且欧洲和美洲本没有红山茶这个品种,香奈儿并没有推出红山茶花护肤品的基因条件,且“红山茶花”这个品类主产于中国(约90%的产量)。他透露,2021年有多位林清轩一线员工被香奈儿挖走,因此香奈儿此番转入红山茶护肤赛道是早有预谋,剑指林清轩。
随着孙来春下场发声,向巨头香奈儿正面开怼,一时间,这一事件在互联网引发了大讨论。对于孙来春的“迎战宣言”,外界的反响褒贬不一,有人为中国品牌的坚守与崛起感到骄傲,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营销炒作。

不出意外,“林清轩创始人指责香奈儿不正当竞争”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截至目前,各方争论的声音已经小了下来,香奈儿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林清轩也没有进一步提起诉讼等行动。
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2024年“双11”期间,一位消费者因催促物流更新,被林清轩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复“急着投胎啊”“林清轩不差你一个人”而引发巨大争议。经济导报记者查阅小红书等平台注意到,一直以来,电商客服态度不好,是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林清轩的主要问题所在。

针对此事,林清轩曾在其官方微博两度发布声明。林清轩方面称,客服的服务态度问题是他们的管理失职,正在逐一主动联系相关用户,提供详细沟通并落实专属赔偿方案。
随后,林清轩发布《关于对道歉声明中客服沟通问题的调查及处理结果》称,经调查,公司确认一名第三方公司客服此前因不符合服务标准已被辞退,但其在离职后,利用原先职务之便继续通过客服账号回复用户消息,导致部分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对此,林清轩方面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强化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公司已立即升级并强化客服系统的安全措施,确保账号管理更加严谨,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二是针对涉事人员的非法操作行为,公司已报警并将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维护用户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林清轩用一瓶‘红山茶花精华油’,成功获得资本青睐,并确立了上市的目标。但上述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清轩的内部管理问题。”行业观察人士王孟杰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线上销售渠道中,客服是品牌直接接触消费者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留住用户的关键。现在线上获客成本高企,不少品牌都会在客服上下功夫,提升服务体验。

不过,林清轩电商客服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双11”期间。在小红书平台搜索“林清轩客服”,可以看到近年来不少用户的发帖,内容涉及咨询问题不回复、发货漏发不给解决方案、试用装退货要付费等。有用户表示,“林清轩的客服就像(你)进了一家买不起的奢侈品店,爱搭不理。”

那么,公司在内部治理、客服管理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来改善消费者的体验?经济导报记者通过邮件、电话形式联系林清轩,但至截稿未获回应。
屡获资本青睐
2016年,林清轩正式转型为聚焦山茶花油的中国化妆品品牌,产品涵盖精华水、精华液、面膜、香水等。在国货品牌多走“大牌平替”路线时,林清轩却走上了中高端路线,价格对标国际大牌。
以林清轩红山茶花精华油为例,其首代定价377元/30ml,2022年第四代涨至699元/30ml,奢宠系列更达2288元/30ml。可供对比的是,在雅诗兰黛官方天猫旗舰店中,其“第七代小棕瓶精华液”售价为720元/30ml;在兰蔻天猫官方旗舰店中,兰蔻“小黑瓶精华液”售价为790元/30ml。
大促期间,林清轩山茶花精华油可以打折到599元且买一赠一,但要凑齐一套林清轩抗老护肤套装,精华油外加洁面、乳液、面霜等,即使在大促期间售价也高达2000元左右,超过了绝大部分的国货美妆品牌。
功效护肤的概念,外加中高端定位,让林清轩一度获得资本青睐。2020年,林清轩获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数亿元A轮融资;2021年,其获未来资产数亿元B轮融资。
在拿到第二轮融资的3年后,林清轩还获得了资本明星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抛出的橄榄枝,公司在2024年8月完成由雅戈尔领投的B+轮融资。由此,雅戈尔持有林清轩4.491%的股份,成为林清轩第四大股东。
近来,林清轩进一步落实品牌高端定位,开放联营和加盟模式,加速规模扩张。孙来春不久前表示,2025年,林清轩将会加速线下门店的建设。在孙来春看来,线下店的体验感永远是互联网和直播比不了的。

林清轩曾公开指责相关国际品牌通过资本手段争夺原料和市场份额,此类竞争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其供应链稳定性的关注。
此外,林清轩客服辱骂消费者事件,暴露了品牌在服务管理、危机应对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上的多重漏洞,对企业和行业均具有警示意义。
若企业对客服考核仅以“效率”为导向(如响应速度、投诉率),忽视服务温度与同理心,易滋生此类粗暴应对行为。客服声称“林清轩不差你一个人”,折射出企业对消费者缺乏敬畏心,与国货品牌常标榜的“用户至上”理念背道而驰。相关事件极易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品牌形象可能遭受长期损害。
近年来国货借助情怀营销崛起,但若忽视服务基本功,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相关事件,或加速市场从“流量崇拜”向“服务内功”回归。
此次事件不仅是林清轩的危机,更是所有企业的镜鉴。企业应重建客服培训体系,将“尊重消费者”纳入企业文化内核,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如AI情绪监测)预防服务失控。
消费者亦需理性维权,避免网络暴力,通过法律与舆论监督推动市场秩序优化。唯有企业敬畏用户、平台严控底线、消费者理性发声,方能构建良性商业生态。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