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正式完成了控制权交割,阿里巴巴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德弘资本成为新的控股方。
高鑫零售的董事会也迎来了新的变动,黄明端将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而来自德弘资本的华裕能,则将获委任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至此,阿里巴巴正式退出高鑫零售,高鑫零售进入德弘资本掌控的新阶段。
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
德弘资本正式接手高鑫零售。近日,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要约人Paragon Shine Limited与该公司宣布,买卖协议交割已于2025年2月27日完成。
根据公告,要约人及Lavender Haze Limited (买方指定实体)向卖方收购合共约75.08亿股股份(待售股份总数),占该公司于本联合公告日期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8.70%。
据悉,此次交易的代价由要约人按以下方式支付或应付:金额约69.07亿港元已于买卖协议交割日期以现金支付(已扣除卖方应付的适用印花税);余额约34.54亿港元连同每股待售股份最高利息0.20港元,应于适用的买卖协议第二次付款日期以现金递延支付。
因此,紧随买卖协议交割后,要约人、买方指定实体及彼等任何一致行动人士于合共约75.08亿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该公司于本联合公告日期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8.70%。
在本次交割完成后,高鑫零售的董事会迎来了一次重要调整。
高鑫零售同日发布公告,宣布了董事会成员变更。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宣布:秦跃红已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以及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自买卖协议交割日期生效;韩鎏已辞任非执行董事,自买卖协议交割日期生效。
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黄明端将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其将留任该公司非执行董事以及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直至首个截止日期为止。
黄明端作为大润发的创始人,在大润发和高鑫零售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位在济南从事大型卖场零售业多年的人士此前曾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大润发每家店的选址几乎都由黄明端亲自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阿里巴巴豪掷224亿港元入股了高鑫零售,此后成为其控股股东。高鑫零售之后迎来了一次重大的高管变动,原阿里巴巴副总裁、零售通总经理林小海接任了大润发CEO的职务。
2021年,黄明端因届龄退休,辞任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林小海获委任为高鑫零售CEO。不过就在2024年3月,林小海卸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由沈辉接任,黄明端仍为董事会主席。
如今,随着德弘资本收购交易的完成,高鑫零售迎来了三位新董事,他们均来自德弘资本。
华裕能将获委任为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王冠男将获委任为该公司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成员;梅梦雪将获委任为该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
公告显示,51岁的华裕能,担任DCP Capital (德弘资本)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华裕能亦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牛电科技(股份代号:NIU)的独立董事。在成立DCP Capital之前,华裕能在KKR Asia Limited担任合伙人,主管大中华地区业务。在加入KKR Asia Limited之前,华裕能曾就职于摩根士丹利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负责中国投资业务。
据德弘资本的官网介绍,其是一家国际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德弘资本的核心团队曾领导了KKR及摩根士丹利在亚洲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在过去30年间,德弘资本团队投资的项目包括:中国平安、蒙牛乳业、海尔、通化东宝、认养一头牛、南孚电池、中粮肉食、圣农发展、恒安集团、百丽国际、现代牧业、联合环境等。
大润发拓展中小型业态
在今年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订立协议,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此前,互联网巨头频频布局线下商业,阿里巴巴于2017年入股高鑫零售,此后高鑫零售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索,包括门店数字化改造,转型新零售。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高鑫零售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在过去六个月内实现了1.86亿元的期内溢利,较去年同期的亏损3.78亿元实现了盈利,增幅达到149.2%。
高鑫零售的收入来自销售货品、会员费及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等。其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331.86亿元,同比下降3%。高鑫零售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关闭长期亏损门店、淘菜菜及天猫共享库存业务等供应链业务收缩。
而高鑫零售在同店销售方面则实现了0.3%的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客单价的提升。高鑫零售称,线下营收表现逐步回暖企稳,线上新渠道及自有APP成为推动同店销售增长的主动力。
近年来,随着零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主打大卖场业态的大润发也在谋变。中小型业态的拓展已经成为大润发近年来的发力点。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上述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大润发Super(中超)已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吉林、湖北、甘肃、四川及广东拥有30家门店。中报还显示,这将成为高鑫零售第二增长曲线。
以济南为例,2023年,大润发小清河店开门纳客,不同于过去大润发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模式,这家大润发小清河店的营业面积仅有2300平方米。
这意味着大润发在济南开启了中小型业态的探索,这也是大润发拓展中润发、小润发业态的一个缩影。
在大润发Super(中超)业务方面,高鑫零售在中报中称,依托大卖场的商品资源及运营标准化提升,中超业务表现大幅提升,同店销售实现中高单位数增长,业务模型落地可行。
据悉,大润发Super依托大卖场的供应链资源,从其商品池精选约5000款至8000款商品,分别满足面积为1500平方米至3000多平方米的大润发Super门店。
“大润发Super将成为本集团未来重要的展店动力,亦令本集团有机会回归高线城市,并将更加积极地快速展店,成为高鑫零售第二增长曲线。”高鑫零售表示。
加速多业态的发展步伐成为大润发的聚焦点之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高鑫零售已在扬州、常州、南京、常熟、嘉兴及无锡开出6家会员门店,江阴店也已于2024年11月开业。“M会员店通过提供跨境商品、快速配送等服务,增强了消费者的黏性,并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高鑫零售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高鑫零售关闭7家大卖场,其中1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将被改造成会员店。其余6家关闭门店,1家位于华北,1家位于东北,2家位于华南,2家位于华中。
截至2024年9月30日,高鑫零售共有466家大卖场、30家中型超市以及6家M会员店。大卖场及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326万平方米,其中约66%为租赁门店,34%为自有物业门店。M会员店建筑面积约为222912平方米,其中4家为自有物业门店。
面对零售行业的变局,高鑫零售未来如何实现新的增长,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