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海泰新光(688677.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拟回购资金总额为5000万—1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日前海泰新光披露2024年度业绩快报,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其中,由于海外业务收入增长,公司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增长36.22%。
拟回购5000万—1亿元股份
具体来看,海泰新光本次拟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含),不超过1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59元/股(含)。本次回购股份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公司如未能在股份回购实施完成之后36个月内使用完毕已回购股份,尚未使用的已回购股份将予以注销。
谈及回购股份的目的,海泰新光方面表示,本次回购股份有利于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披露,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海泰新光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同时,公司已取得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的《贷款承诺函》,同意为公司回购股份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专项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9000万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未经审计),该公司总资产13.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81亿元,流动资产8.31亿元,按照本次回购资金上限1亿元测算,分别占上述财务数据的7.16%、7.81%、12.03%。截至2024年9末,海泰新光资产负债率较低,为8.24%。
因此,海泰新光表示,本次股份回购方案对公司日常经营影响较小,回购股份资金将在回购期限内择机支付,具有一定弹性,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公司偿债能力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海泰新光在公告中强调,股份回购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公司的股权分布情况仍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地位。
海外子公司陆续投产
公开资料显示,海泰新光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册资本12061.4万元,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内窥镜产品方面,已从荧光腹腔镜扩展到白光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宫腔镜、3D腹腔镜等,产品应用由普外科向妇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覆盖。
日前,海泰新光披露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下降6.35%;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7.43%,略有波动,但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9.34%;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增长36.22%。
谈及经营业绩,海泰新光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客户库存降到低位,发货相比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随着客户需求增加,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会进一步增长。整体来看,公司2024年国内整机业务推进良好,同比增长显著。同时,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
由于海外发达国家的内窥镜应用基础广泛,而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海外市场对于海泰新光至关重要。2023年年报显示,海泰新光主营业务国外收入3.27亿元,毛利率69.99%,占比接近70%。
据悉,海泰新光目前在海外建立了三个全资子公司,其中两个在美国、一个在泰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已经陆续投产,美国子公司已经建立起了内窥镜总装生产线并通过了客户的体系审核,2024年底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和销售。泰国子公司已经获得BOI证书和生产许可证,同时也完成了产线布局,产能规划是年产两万支,2024年底处于试生产和过程变更阶段。
“海外子公司陆续投产,形成了总部、美国、泰国之间的产业协同链条,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在美国的市场优势。”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海泰新光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和美国客户就下一代内窥镜系统的开发展开了合作,最新的技术将会用到客户新一代产品中。随着海外子公司产能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关税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公司利润率有望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