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正以全面绿色转型之势,吸引能源企业进场。3月5日-7日,8家世界500强企业、23家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17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相聚济南,参加“2025第二十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山东)新能源与储能应用博览会(下称“太阳能展”)”。
作为亚太地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现场,能源企业同台秀科技新品,并纷纷举行技术应用交流会,抢抓布局山东市场的机遇。
能源结构向“绿”构建新能源生态矩阵
山东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给能源企业也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构建起一个以山东为“地标”的新能源生态矩阵。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固德威”)光电建材事业部市场经理李雪纯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我们这次带来了银河、北极、旭日、阳台光伏等多款光电建材产品,以‘光伏+’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可持续的建筑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致力于“让每一栋建筑发电”,太阳能展的前一天,固德威选择在济南举办了今年首场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交流会,邀请光伏、电力、建筑建材、设计院等行业的零碳生态合作伙伴,共探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
“双碳”目标之下,建筑节能市场发展提速,绿色建筑、近零能耗、超低能耗建筑成为大势所趋,光电建筑成为新建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泰安市泰山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牵手固德威,于去年打造了泰安市首个轻质屋面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项目位于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彩钢瓦屋顶,共安装了6704块银河轻质光电建材,装机容量2.25兆瓦,光伏面积10995平方米,解决了传统组件的承重问题及车间加固难题。
政策引导储能技术创新
今年光伏行业发展趋势,依然是能源企业关注的焦点议题。政策引导下,分布式光伏将迎来“抢装潮”,这给储能技术提出了新挑战。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士惟”)携带全新发布的地面电站三相光伏逆变器产品系列亮相太阳能展。经济导报记者现场获悉,这一产品具有超强的安全防爆属性,自带PV/AC双端子智能温度检测功能,上盖螺钉加固防爆设计、电容防爆设计,可大幅提高安全性。“发现系统异常5毫秒之内快速开启脱扣开关,自动关断确保安全。”爱士惟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产品还可适应防雨、防晒、泥沙天气等各种极端场景。据悉,该产品是爱士惟布局工商业及储能领域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其进一步拓宽产品线,将在未来为全世界各行业客户带来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绿能”)带来了“三防”组件——在防积灰1.0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升级,采用防积灰边框设计与特有的类旁路二极管结构,具备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的“三防”功能。


作为隆基绿能的用户,山东峰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表示,他尤其看中隆基绿能组件较快的回本周期,“去年5月份在山东地区安装的某个光伏电站每天平均发电4.5个小时,年发电超过1642小时(该地区光伏发电理论时长1400小时),超过预期发电10%,一年就能比预期多收益70多万元,两年多可以实现回本”。
在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台,AI能源机器人管家吸引了参展者的目光。该产品采用家电化外观设计,为家庭能源管理提供全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家庭能源管理进入AI驱动的智能时代,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创新路径。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AI能源机器人实际上是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新能源数智化升级,实现全流程“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为用户提供最佳电站运营质量、最优智慧调度方案、最高资产服务保障。
自去年以来,“零碳园区”成为能源企业追逐的高地。今年,国家将开展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特变电工新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特变电工新能源”)结合分布式光伏应用,将展台分为“零碳家庭”“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三大场景。其中在“零碳家庭”场景,特变电工新能源展示了户用智能光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逆变器、充电桩、储能系统的配合,可满足户用用户的多样需求。在国内市场,特变电工新能源与头部平台商、资方开展战略合作,在20多个区域实现稳定交付,打造了多个项目案例。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新闻同期声
加速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
3月6日,“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本次大会以“发展新能源、助力碳中和”为主题,聚焦新能源产业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来自国内的院士专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能源企业等各界代表500余人参会。

会上,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谢恩年,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合平,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气候资本集团董事长路跃兵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他们在致辞中强调了新能源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在当前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分别围绕“工程创新与新能源发展”“绿色甲醇与微矿分离技术解决中国碳中和及能源与粮食安全问题——打造中国特色的绿色甲醇经济”两大主题内容发表主题演讲,为行业发展注入前沿思考。凌文从工程科技视角切入,强调“创新生态链构建”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未来协同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工业大学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建平;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党委副书记许崇庆;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氢能业务总经理庄洪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能源融合研究三处副处长龙望成;人才云集(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明等来自国内外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能源与智慧能源及储能发展、绿色金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场,未来协同技术(山东)研究院院长刘建平与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民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在智慧能源、氢能及产业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合作,重点打造“技术研发+产业对接+会展服务”一体化平台。此次合作旨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为区域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长清区投资促进局、人才科创(山东)有限公司会上还进行了应用于能源领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高效制备项目方面的合作签约。

本届创新发展大会由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共同主办,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国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协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氢能专委会、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山东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等30余家行业组织与龙头企业协同举办。通过多方协作,实现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纵向贯通,更通过跨领域资源整合,为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搭建起高效赋能平台。

本次大会为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搭建了一个高端的交流合作平台,对于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各方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同为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通讯员 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