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词典丨向新向未来!山东已抢先入局这些产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发展未来产业,也是在“押注”未来。布局提速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被“点题”的四个未来产业,山东已抢先入局!
具身智能,山东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具身智能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核心区别在于,它不仅有“脑子”(计算能力),还有“身体”(物理实体),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动作,甚至像人一样学习和适应。
山东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前瞻布局、重点培育。数据显示,山东现拥有6家整机企业、162家关键零部件企业,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山东均有布局,集聚了一批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初创企业,初步构建起济南、青岛“两翼齐飞”,淄博、潍坊、烟台、济宁等“多点支撑”的格局。
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3亿元左右,2024年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36.7%,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5.6亿元。
量子科技,十载深耕成型起势
日前,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问世,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的速度比国际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再次打破世界纪录。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参与了其中部分核心部件的制备。
作为国内布局量子科技最早的城市之一,2010年济南从零起步,十数年持续深耕量子产业,现已在技术研究、产业发展、标准制定三个维度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全领域布局。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济青干线、济南一号、量子雷达颗粒物监测网等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量子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典范案例。神秘的量子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大众视野,赋能千行百业,济南的量子产业正在螺旋式向上。
根据规划,2025年,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百亿元,到2035年达到千亿级规模。
生物制造:合成生物领域的“山东印记”
山东拥有生物制造类企业16000多家,形成了“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许多细分领域生产能力世界第一。
作为现代生物前沿技术,合成生物已成为各国必争的技术高地,山东也在这一赛道留下专属印记。其中,合成生物行业龙头企业就在山东,透明质酸市场份额占全球44%,市场占有率均连续十余年位居国际首位;科兴生物制药是重组蛋白药物的龙头企业,核心产品稳居国内同类品种前列,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区15000多家终端;安琪酵母(济宁)有限公司在全球建设了12个酵母工厂,酵母类产品总产能超过30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55%,在全球占比15%,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6G布局,山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5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支持企业积极参与6G技术预研。
2024年12月,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浪潮通信信息受邀参会并作专题报告,同时联合成立了“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将致力于加速6G技术研究进程,助力中国6G技术迈向全球前沿。
预见未来,不如创造未来。以“未来产业”托举“产业未来”,率先入局,把握先机。
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山东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重点企业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到2027年,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网络、孵化培育链条、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30家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山东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愈加完善、目标愈加清晰,正加速迈向产业的未来。
(综合新华网、大众新闻、济南日报、海报新闻等)

看台&无限工作室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