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香港麦家荣律师行华北华东地区负责人、济南市港澳合作交流促进会会长、山东省香港商会执行秘书长 王巧莲

怡安(AON) 中国全球解决方案总监、香港总商会知识产权贸易和融资工作小组召集人 黄广林(Richard Wong)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内地企业如何布局香港、进而迈向全球市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月25日,“香港: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创新科技暨高端制造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平台”分享交流会在济南举办。与会嘉宾围绕跨国供应链管理、融资上市、风险管理及法律保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推动山东企业借助香港优势实现国际化发展。经济导报记者特邀两位现场发言嘉宾围绕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以下内容为现场分享内容和采访内容整理。
香港跨境出海优势频现
作为内地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香港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在推动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发展方面都独具优势。

香港要“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服务海内外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具备强大的专业服务能力。除此之外,香港在法律、金融和人才方面,也能为山东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支持。
据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招商引资成果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海外和内地驻港公司数目达到9960家,其中有2620家企业来自内地,占比超过26%。这反映香港作为亚洲领先的商业枢纽,营商吸引力有增无减,亦展现了中资企业的实力。
很多企业开展了多边生产模式,以应对高关税和各种贸易障碍,内地企业发展海外业务,不单是产品销售更是产品海外生产本地化。香港拥有独特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买方延长对供应商的付款期限,同时为供应商提供付款选择。 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再给予政策支持(如: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加大法定弥偿百分率由90%到95%),金融机构创新和科技应用(如:智能合约、 贸易融资电子化、 跨境支付),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此外,香港拥有全球排名前列的五所大学、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世界级研发基础设施、科学园及数码港,可以提供全面的孵化计划及风险基金支持,各种政府资助计划(税收优惠、补助金、配对基金)支持科研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新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耗资100亿港元投入创新科技重点项目,旨在将香港发展成为全球科研合作的中心,这也为诸多有科技创新需求的企业做好了铺垫。
在内地企业出海的过程中,香港发挥着“桥梁”作用——除了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货物、资金、人员和资讯可以自由流动,更拥有世界级营商环境和简单低税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在跨境结算和人民币投资方面居于领先位置。对于布局跨国发展的企业而言,香港丰富的国际认证检测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市场的监管和产品标准需求,全球领先的国际机场和海运港口、世界一流的通讯网络和服务都将助力中国企业发展。
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地
2025年2月24日,来自济南的天岳先进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天岳先进于2022年1月12日在A股科创板上市,作为全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岳先进专注于高品质碳化硅衬底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新能源与AI两大产业提供核心支撑,赋能未来科技革命。天岳先进通过“A+H”的资本市场布局,达到了进军海外市场融资平台的企业目标。

2025年以来,多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带动资金加码布局港股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约170亿元资金净流入,整体份额规模相较年初增加168.17亿份。
随着更多资金流入港股ETF,市场交易量和活跃度有望显著提升,从而促进港股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改善。
港股新股市场持续回暖的态势,不仅体现在新股数量和募资情况上,还反映在企业的质量和行业分布上。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年内新递表或更新招股书的公司达48家,远超2024年同期。另外,有超100家公司递表状态为“处理中”。
港股市场流动性也迎来显著改善。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港股市场2025年1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4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67亿港元上升49%。
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持续活跃,离不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境外上市新规的实施,进一步畅通了企业境外融资渠道,也对提高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正不断提升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度。
2023年开始A股针对上市制度规则和节奏进行调整,大大放缓了A股IPO的节奏。而同时2024年10月18日,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做出联合声明,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在40个工作日内对新申请人发出至多2轮监管意见、在30个工作日内对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提交的上市申请发出1轮监管意见。 这无疑给内地企业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时机,也呼应了内地企业出海的融资需求。
做好风险管控与顶层设计
出海数据方面,2024年全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62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1%;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同比增加10.5%,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6.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近四分之一。

内地科创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还面临着投资融资、法律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针对内地企业,有几方面的挑战和风险最突出:一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专利、商标、版权的侵权风险,面临着侵权的赔偿。二是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处理数据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所属地的相关规定,否则也面临着被制裁的风险。三是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风险。四是贸易规则与壁垒方面的风险。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速,涉及跨境要素的法律关系越来越多,一个合同可能同时拥有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要素,这就需要能够有效衔接顺畅地化解跨境纠纷机制。对于大湾区内的企业来说,无论是跨境投资、合同履行还是争议解决,都需要一个透明、公正、高效的法律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让内地企业更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建议企业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出海”前充分了解目的地地区的法律、文化,以及劳工和环保政策等,确保规划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合规运营、把控风险。其次,有必要选择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咨询、保险保障、员工管理等事物一揽子海外风险解决方案的专业机构,护航企业行稳致远。未来,随着更多内企业布局香港、迈向全球市场,创新力量将进一步崛起,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