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应用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
3月8日,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召开,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山东省首个突破E级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以每年50%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带来巨大升值空间。山东企业如何借助算力驱动发展智能制造?山东又将如何做好算力及背后产业的领航者?
赋能智造带动产业发展
山东省曼德汽车零部件(乐陵)公司(下称“曼德公司”)的智能车间过道上,连入5G专网的AGV小车,满载生产物料灵活穿梭。企业以数智化技改项目赋能生产全链条,实现了提档升级、节能降耗、产销两旺。

作为一家成立仅2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企业新增智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使汽车线束月产能由原来的1.6万台(套)增加到2万台(套),全年产能突破20万台(套)。
“在公司生产车间内,搬运机器人沿既定路线穿梭送料,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这些都需要算力、互联网以及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驱动。”在曼德公司副总经理李爱华看来,企业目前用技术赋能的思路和局面,离不开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为了满足新产品订量需求,公司二期项目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在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中国联通(青岛)智算中心(下称“智算中心”)正加速崛起。智算中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4月启用,2025年预计交付2号数据中心机电配套,并根据发展需求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智算中心是按照GB50174-2017‘A’级标准进行建设,作为联通集团数据中心核心节点之一,它能够承载集团级的大数据资源。”智算中心项目经理万晓亮介绍,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以及未来通信网络升级演进技术需要,未来智算中心将成为驱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强健“心脏”,目前,全国TOP级互联网企业均已入驻智算中心。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别晓东表示,作为新产业融合载体,智能算力服务有助于开辟高价值、高成长产业的“黄金赛道”。比如,智能网联汽车“萝卜快跑”凭借“智能算力+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框架,众多科技企业进击抢滩智算服务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探索建设“AI原生城市”
济南数字经济与实体制造业不断碰撞融合,产生的一个个行业组织、研发机构,重新定义了“智造济南”,更在拉动这座省会城市积极转型。
在近期举行的济南市大数据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济南大数据系统将聚力推动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助力济南争创国家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在算力领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智能算力规模跃居全国第七,成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新高地,2025年更将探索建设全国前列的“AI原生城市”。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大量的计算,因此,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工智能水平。目前,济南正打造中国算谷,抢占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位于济南市超算科技园,由济南城投集团投资建设。项目算力规模1000P,致力于打造“AI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算力、数据、算法及服务全链路能力。未来,济南城投集团将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融合上的投入,依托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创新项目,拓展业务边界,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并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赋能城市发展。
据介绍,济南建设中国算谷是有基础的。首先在算力方面,国内领先,服务器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前三,AI服务器产销量全球第一,超算制造全球第二,国内超过50%的AI计算力均来自济南;通信、5G、超算、量子等算力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已累计建设5G基站1.6万处,实现了主城区5G网络的连续覆盖;还拥有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建有中国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下一步将积极培育全域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征集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600个以上,打造智慧社区100个,落地“数智员工”应用场景200个,探索建设全国前列的“AI原生城市”。
算力资源加速布局
山东算力资源丰沛,既建有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超算中心,还拥有遍布全省的通用算力中心、智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各类算力资源正加速布局。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山东5G基站达24.2万个,智能算力比例超过30%。2025年山东将抓好与中国联通、中科曙光等合作项目,建强算力枢纽,不断提高智能算力占比。
“有关研报显示,算力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院长潘景山受访时表示,当前,数据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核心引擎,而数据要素价值的激发离不开安全、高效、智能的数据基础设施。

据《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山东省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达到45万架,总算力达到12.5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存力规模达到65EB,先进存储占比达到35%以上。
经济导报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2025年以来,山东各级、各部门加力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目前,全省各类数据中心算力总量达到9.66E,智算占比超过30%,可以支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基因测序与药物研发等前沿产业应用,还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人工智能客服、虚拟数字人导览、AI辅导与远程教育、智能化物流配送等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此外,省内15个市被评为国家级“千兆城市”,青岛获批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山东还成功承接了首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山东围绕人工智能算力推广、数据基础设施标杆项目培育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一方面,实施人工智能‘算力券’奖补政策。由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针对采购山东省内人工智能算力,且算力赋能效益显著的应用场景进行奖补。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交易合同,最高按照总金额的5%进行奖补,单个企业的累计奖补总额可达500万元。通过财政奖补,引导省内数据中心优先布局人工智能算力,鼓励省内外企业采购山东智能算力,进一步发挥算力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山东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还将积极培育数据基础设施标杆工程,发挥各类建设主体的首创精神,鼓励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在此背景下,省级财政将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省内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据标注基地等数据基础设施,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