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到来之际,如何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成了热门话题。
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需要被保护。一方面,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在信息、技术、渠道、知识等方面都无法与大资本抗衡,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就会成为资本市场的“猎物”;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他们的存在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2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投资者座谈会上指出,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根基,保护其合法权益是证券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凸显了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
2024年以来,山东监管局与青岛监管局共发布16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188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彰显出监管部门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高度重视。
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里,打击违规信息披露是维护市场透明度、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关键一环。先达股份年报披露存在失真问题,威龙股份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含糊其辞,荣丰控股对账户冻结情况刻意隐瞒……监管部门针对此类违规信息披露行为,果断采取行动,作出了70余例信息披露方面监管措施。
除对上市公司严格监管外,监管部门的触角延伸到市场各个角落。2024年,监管部门查处3起内幕交易和1起短线交易,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车明光利用内幕消息交易齐翔腾达股票,即便最终亏损9.3万元,仍被处以50万元罚款,明确向市场宣告内幕交易行为不论盈亏,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郭建伟通过内幕消息,借用他人账户交易山东华鹏股票并获利566万元,涉案金额巨大,监管局依法对其 “没一罚三”,同时对借用账户和出借账户的相关人员均给予相应处罚,实现对内幕交易利益链条的全方位打击。
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其执业的规范性与公正性至关重要。针对中介机构日常执业中存在的不履职、不规范等问题,监管部门毫不手软,共发出22份警示函。
私募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兼具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角色。监管部门针对私募机构,主要采取现场检查的监管方式,重点围绕内部治理、合规展业、信息披露等领域。与此同时,对于银行代理销售基金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同样严格监管,及时纠正。
在监管部门规范资本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呼吁投资者保护好自己,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多学习理财知识,多关注国家的政策宣传,与各方一道,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见习记者赵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