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探索者的目光。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一切都与创始人范永紧密相连。
凭借过硬技术破局启航
怀揣着对机器人领域的无限热爱与深刻洞察,范永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于2014年放弃央企高管的待遇,离开北京到济南创业。

范永硕士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出于情怀与使命感,他渴望在山东开启创业之路,立志打造一家属于中国的顶尖机器人企业。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成立之初,优宝特仅有四五名员工,办公场地局促,资金更是捉襟见肘。为了筹措员工工资,范永和他的创始人团队四处奔走,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激发了更强的斗志。
凭借在腿足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优宝特成功获得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的支持,入驻奥盛大厦。这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第一股生机。
有了立足之地,范永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市场中,只有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独特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
优宝特将目光聚焦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2014年,该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最早的电机驱动四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一经推出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甚至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此后,优宝特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Y15高动态四足机器人针对特殊领域的需求应运而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Y20高动态四足机器人更是以1.5米的惊人立定跳远距离,在中关村仿生大赛障碍赛中一举夺冠,彰显了其卓越的运动性能;Y30高动态四足机器人则在负重能力上实现突破,腿臂复用六足机器人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创新,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为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范永始终坚守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他带领团队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常常为了一个参数的优化、一个算法的改进,反复测试、讨论,甚至废寝忘食。正是这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让优宝特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48天从“四足”到“双足”
随着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日益深厚,范永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他深知,人形机器人代表着机器人技术的未来,虽然难度巨大,但潜力无限。
从四足机器人到双足机器人,再到人形机器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不仅需要在硬件系统上进行全新的设计和研发,更需要在软件系统、算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

范永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逐步探索双足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和控制算法。在硬件方面,关节模组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范永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成功开发出了更灵活、更高效的关节模组,为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软件方面,语音交互和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同样充满挑战。如何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语言,做出准确的回应,并具备一定的智能决策能力,是团队面临的主要难题,范永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算法,不断优化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先进的软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实现与人类的自然交互。
2023年,上海智元公司的多轮融资点燃了整个赛道,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让范永看到了优宝特加速发展的机会,他决心带领团队开发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
从2024年1月结构图纸出图,到2月18日“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成功落地行走,仅仅用了48天的时间。这一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新纪录,展示了优宝特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如今,“行者泰山”已升级到二代,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拥有了更聪明的“大脑”。

范永表示,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各不相同。在电力巡检领域,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力设施环境中准确地检测设备状态;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操作能力和稳定的性能,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在家庭服务领域,机器人则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和情感陪伴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优宝特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挖掘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范永表示,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优宝特的发展历程,从创业之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辉煌成就,每一步都凝聚着范永和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智慧。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优宝特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创新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山东智造”的杰出代表。
范永表示,未来,优宝特将继续引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潮流,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