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股转系统官网显示,3月27日,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森峰激光”)披露了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深交所创业板IPO终止两个月后,森峰激光申请挂牌新三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森峰激光于2021年8月进行辅导备案;2022年6月,该公司首次递交创业板招股说明书等上市申请材料;2025年1月2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因该公司和保荐人民生证券撤回相关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业绩表现亮眼
申报稿显示,森峰激光自2007年5月成立,注册地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以及济南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

森峰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为客户提供激光加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熔覆设备等激光加工设备,同时包括激光柔性加工生产线、智能钣金折弯中心、钣金成形柔性生产线等激光加工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建筑桥梁模板、装配式建筑、特变电输送铁塔、煤炭开采及石油化工设备等领域的精密制造,并逐步开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农机等领域。
据了解,森峰激光成功打造出“森峰(SENFENG)”和“镭鸣”两大激光加工设备品牌。根据公司的品牌战略规划,“森峰(SENFENG)”品牌主要投放国际市场,“镭鸣”品牌则聚焦国内市场。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强大的产品交付能力,该公司在境内外市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从业绩上看,森峰激光表现相当亮眼,不仅业绩规模较高,而且公司营收、净利润近几年均保持增长态势。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至9月(下称“报告期”),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92亿元、13.32亿元和9.58亿元,归属于申请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10亿元和7882.86万元。
分产品来看,森峰激光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制造生产线、激光熔覆服务等。报告期内,公司激光加工设备收入分别为9.13亿元、11.69亿元和7.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2.06%、87.73%%和82.33%。激光加工设备主要包括光纤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熔覆设备和其他激光加工设备等,光纤激光切割设备收入占激光加工设备收入的比例为90%左右,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分地区来看,报告期内,森峰激光国内主营业务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24%、33.43%和31.85%,内销收入占比相对较小。2023年,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公司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收入占比有所提升;2024年1—9月,公司国内、国际收入占比 基本保持稳定,较2023年未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各期实现的外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23亿元、8.44亿元和6.00亿元。公司国际收入分布较为分散,来自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占比较低,主要销售市场为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
森峰激光此次冲刺新三板,未来是否有北交所IPO的打算?3月27日,经济导报记者致电该公司,但对方电话无人接听。
研发费用逐年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森峰激光的实际控制人为李峰西、李雷,二人系夫妻关系。截至公开转让说明书签署日,李峰西直接持有公司53.55%的股份,通过列动嘉壹、列动嘉佳、列动嘉叁间接持有公司0.22%的股份;李雷直接持有公司8.15%的股份,通过建华高新间接持有公司0.06%的股份,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1.98%的股份。
据申报稿,森峰激光拥有1265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174名,占比达到13.75%。该公司称,其所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对技术及工艺水平要求较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迭代频繁,技术优势和持续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从费用端来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至9月,森峰激光的期间费用分别为2.01亿元、2.61亿元和2.0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0.31%、19.61%和21.38%,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各期研发费用分别为5587.68万元、7509.34万元和4655.38万元。公司研发费用的主要构成为材料费、研发人员薪酬、折旧与摊销等组成。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费用投入逐年增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森峰激光存货账面价值较高。根据申报稿,报告期各期末,森峰激光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88亿元、2.59亿元和2.90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37%、28.79%和31.61%。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构成。森峰激光方面也表示,“虽然公司不断加强存货和生产管理,但是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存货积压或减值,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