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浪潮中,具身智能正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
3月29日至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举行,这也是中国具身智能领域首个影响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大会。
当前,具身智能正在蓬勃发展,技术演进下,有许多方向值得探索。开幕式上,大会程序主席、浙江大学教授杨易发布了“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白皮书》。
此次发布的“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地梳理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分别为:多模态具身感知、具身自主学习、具身大模型、具身世界模型构建、具身操作、具身导航与路径规划、具身人机协同、群体具身智能、具身知识推理、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具身智能仿真到真实环境的迁移与泛化、具身智能安全、具身对话与交互、具身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以及具身意识与情感。
开幕式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正式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宣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成立批复并主持授牌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在大会上指出,具身智能既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态,更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堆算力不可持续,基于生物启发的具身智能前景广阔。同时,具身智能既是学科交叉的新前沿,也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新靶点。机器人当下备受关注,前景十分广阔,但应当理性务实推动其创新发展,不要设定不切实际的发展,更不要一哄而上都去做具身智能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大会上表示,具身智能加持在人形机器人上面,是最好的具身智能典型案例,它最能体现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发展。
正如具身智能是典型的注重多学科交叉行业,本次参会企业不仅汇集了产业链基础层的数据服务、软硬件平台企业,技术层的计算机视觉、类脑算法等技术层企业代表,还通过各类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的落地成果。
从具备环境感知与情感交互能力的脑机接口算法技术,到高精度水上水下运动捕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学平台,再到可交流对话且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可自主重构形态的模块化四足机器人、搭载工业级AI大模型的柔性协作机械臂……大会现场,行业头部企业以“硬核科技”诠释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