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达电声(002655.SZ)发布一则重大诉讼公告。公告显示,日前,共达电声合法持有的“具有减小尺寸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发明专利权受到侵害,该公司已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诉讼金额总计1.43亿元。
据有关报道,公告中提及的被诉方“A/B公司”均隶属于苹果。为了证实相关情况,经济导报记者4月22日致电共达电声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正面回应,只表示,“我们不接受电话采访。”
资料显示,共达电声成立于2001年,位于潍坊市坊子区,是专业的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制造商和服务商、电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共达电声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21.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89.05万元,同比增长41.71%。
公告显示,被告涉嫌未经共达电声许可,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共达电声拥有的名称为“具有减小尺寸的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发明,专号为200810178576.1,该发明专利所保护的产品主要用于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具有减小尺寸的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发明专利首次公开于2009年4月,由桑尼奥霍森斯公司申请,发明人为K·泽伦森、A·泽伦森、M·K·安德森;2013年3月,该发明专利权授予了共达欧洲研究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共达电声招股书,共达欧洲研究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即GETTOP EUROPE R&D Aps,为该公司注册于丹麦的子公司。
目前,共达电声已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交了案号为“(2025)沪73知民初46号”“(2025)沪73知民初47号”“(2025)沪73知民初48号”的民事起诉状,在取证获得了更多关于被诉侵权产品的侵权规模的相关证据后,共达电声完成了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上述三个案件的诉讼金额总计人民币1.43亿元,占共达电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1.31%。公告表示,该案件目前处于立案受理阶段,尚未进入庭审程序。
此前,对于共达电声与苹果的关系有投资者多次在交易所互动平台进行提问,“公司是否为苹果直接供货?”“与苹果是否有业务上的合作?”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内容涉及公司业务的具体细节,不便答复。”
实际上,这也并不是苹果第一次因为专利侵权在国内被诉。此前,苹果曾与每日互动(300766.SZ)、上海智臻、西电捷通等国内公司产生专利纠纷。

经济导报记者在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时还注意到,去年,一名自然人向共达电声的这件专利发起无效挑战。该案在2024年7月29日举行了口审听证,并在2024年9月26日作出部分无效的决定,最终合议组在其2024年4月7日提交的修改文本中宣告权利要求1-6,9,13-15无效,而权利要求7-8,10-12,16-19继续维持有效。
业内人士推测,或有企业采用了“稻草人”策略。所谓“稻草人”策略,是指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中的申请人是某个看不出真正关联的人,这种策略通常被用在企业尚未与对方发生直接的专利侵权纠纷时,此时双方的冲突还没有公开化、表面化,企业往往并不想让对方知悉其在攻击对方的专利权。
就此次重大诉讼对于业绩的影响以及专利部分无效是否会有影响,经济导报记者以采访函形式将相关问题发送至共达电声邮箱,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回复。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